范 杉
【摘 要】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本文试图提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对策,争取使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取得良好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体育运动 训练效果 训练方法 影响因素
近几年,高校学生体育训练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当然,除了要正确运用体育运动训练的各种训练方法外,还要根据高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特点,广泛采用多种方法。
一、影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1.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经费难以保障。目前,高校体育训练经费仍停留在仅靠学校行政拨款的唯一途径上,且体育经费普遍偏低,而学校训练运动队的开支就占去整个学校体育经费的大半,也仍不能满足训练所需费用,运动队的系统训练也就难以实施.
2.片面的金牌意识。当前,不少体委领导希望高校体育训练能为本地在上一级比赛中夺金牌,拿分数。有些校长、教练也要求本校的运动员能在各种比赛中争胜,以显示在教练及领导的业绩,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在片面的金牌意识影响下,很多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项目愈来愈少,参加训练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更有教练在训练中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造成很多优秀体育新苗过早夭折。
3.体育教练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有限。体育教练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是高校体育训练工作能否搞好的最关键之处。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体育运动训练认识不足,加上体育训练科研信息的滞后、体育教练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挫伤了体育教练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教练敬业精神的增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
4.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差异。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对学生有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而有的学生或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造成身体运动条件比较差,难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样,有些学生对难度要求较高的训练项目就会出现畏难的情绪,他们害怕大运动量及高强度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很难克服身体惰性,自然难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5.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劣。学校体育训练场地设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训练场所,但由于有的体育设施在学生训练发生损坏而没有报告,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后面的学生在训练时易发生运动损伤,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怕上体育器械训练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怕练习某个体育动作。另外,有时体育场地的安排是否合理、场所是否干净和场地是否安全也直接影响了体育训练效果。
二、提高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对策分析
1.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培养优良体育作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训练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教练员对于参加训练学生加强管理和注意正面引导。从各个方面对队员训练,以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让学生认识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个人的成绩和力量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而集体的荣誉也需要每一个成员共同创造。另外,在竞赛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情绪较高,竭力争取战胜对方,因此,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教练员要及时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优良的体育作风。
2.采用多种训练方法结合交叉进行。首先,交叉使用重复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它广泛用于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掌握、改进和提高技术、战术,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它广泛运用于技术与战术训练、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中。其次,交叉使用循环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持续训练法又称连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无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发展有氧耐力,如较长时间的按一定的强度连续跑、游泳等。当然,上述各种训练方法是体育训练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实践中应根据训练目标、对象水平、项目特点、季节气候及场地设备条件等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
3.及时检查体育设施,合理安训练场地。建立体育设施检查制度,可以组织学生在训练场地上清理杂物,防止学生跑步时受伤。对手扶器材及时的检查,做到不能用的坚决不用,不让器材带病工作。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合理安排,跳远和跳高场地上要保证沙子松软、垫子有弹性。要教会学生怎样防止运动损伤,在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天气寒冷后,准备活动时间要相应延长,杜绝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另外,要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运动训练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会给学生训练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训练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学器具、器材,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一到训练场地就有归宿感,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
4.训练要因人施教,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讲授要简明准确。体育运动训练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要有效地保持学生对训练的兴趣,训练就必须要富有竞赛性和娱乐性,要讲究方法,师生互动。在训练过程中,就要采取灵活的手段和训练方法,在自主训练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因人施教,逐步提高。抓住青年学生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如举重项目的训练中,通常把相同年龄,相同组别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进行比赛,教练对动作做很好运动成绩好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技术动作做不到位的及时纠正,通过比赛成绩的对比,可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
其次,教练心中要装着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自己的训练主体,训练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训练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训练过程中学会训练,享受训练的乐趣,养成良好训练习惯。最后,教练要教授到点,简明准确。在训练中,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要生动,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协调,学生才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必要时,可加以生动事例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参考文献:
[1]于鸿森.科学训练,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成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5,(2).
[2]吉建秋,陈颖川.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规范化运行的体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3]徐本力.对我国科学训练整体结构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