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敏
摘要 中职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还存在着合作认识不深、合作仅局限于形式、合作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学校的探索和实践,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法规、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模式
在中职实践性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真正把职业教育当成“企业眼中的教育”和“企业手中的教育”,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在职业教育中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难题的一剂良方,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有必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内容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寻求最佳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开展校企合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学校占地137亩,校舍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职工436人,学生万余名,学校总资产达3亿元,共开设有电工电子、机械、汽修、旅游、计算机等五大类18个专业,其中电工电子专业已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国家首批示范专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国家级示范性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学校实训设备价值达2 800多万元,实训场地20 000多平米。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和人力资源,扩大学校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真正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学校迫切需要开展校企合作,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政策支持,政府重视,企业参与
当前,国家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重庆市出台了助推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十大举措,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提供了新的广阔发展空间。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良性局面,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重大举措之一。渝北区委区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力争把我校打造成校企合作的示范学校, 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职能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召开了多次校企合作研讨会,参加的企业多达100余家,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局面,形成了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三位合一”新模式,营造了学校主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企业积极参与办学的良好氛围。
三、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和企业进行以下几种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定单生产”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把机械数控实训场地建设成了“五化一体”实训基地,即“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承接了高金实业、长安星乔、群曜机械等企业的长期固定产品和临时加工产品。企业负责提供产品定单和材料,派出得力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学校实训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和组织学生参加产品生产,还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参加定单生产,因此,实训内容与项目都来源于产品生产,实训方式、过程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生产和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安全管理,进行了实训成本核算,加强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确保了实训教学优质高效,保障了产品合格和生产过程的安全,学校每年为企业生产产品50余万件,为学校创收50余万元,达到了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这样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同步、育人与创收共赢的“三位一体”基地运行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而且有着十分强的职业技能。
2.“引企入校,筑巢引凤”模式。
利用学校6500平米的空间优势,学校成功引入金港汽修厂、华绣制衣有限公司、梦芝丝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在学校投入设备,成立生产基地和生产车间,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和顶岗实习岗位,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企业将“车间”搬进学校后,派出得力的技术骨干,配合学校实训教学。企业技师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充实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教师听企业技师讲解,能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经验的质的飞跃,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企业进校”生产教学一体化工程,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既利用了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使过去“黑板上开机器”的落后教学方式变成了“真刀真枪”的现场演练,满足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3.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模式。
“学生入企,校进企业”,我校与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五工厂、长安星乔、恒通客车、延锋伟世通和理念教仪等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定期分批安排高年级学生送到企业中实训和顶岗实习,企业负责在企业内提供学生实训实习的设备和场地,派师傅指导学生生产,让学生亲生休会企业生产,感受企业文化,学校负责派实训教师到企业,协助企业管理学生的生产、生活、纪律和安全等,真正做到职业教育就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和“企业手中的教育”,学校每年安排的校外实训实习的学生超过3 500人。
四、校企合作的建议
教育行为的动机和目标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在市场体制环境中,如何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当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关键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积极性。
1.建立社会动力和制约机制。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动力,要在更深的层次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汲取现实的动力,就必须构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的不同,事实上很难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要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成功经验,需要采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切实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使我国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2.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这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
必须要站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角度考虑,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3.保障机制。
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
(1)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2)建立相关基础文件,如《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五年规划》、《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
(3)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等工作。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教师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我们要从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认识高度来理解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的深刻意义,让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框架内获得充分的话语权,通过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实训实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使传统的职业教育来一次脱胎换骨,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这一使命任重道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加强 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J].中国职技术教育,2009(17)
[2]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 有效地实施[J].中国职技术教育, 2009(17)
[3]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Z].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9
[4]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J].中国培训,2006(12)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