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葵
【摘 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来实现语言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理论。它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主要分为盘查突破、联想拓展和辨析过招三个阶段,在实施阶段的主要策略有快查、绑读、查读、扫读等。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语言能力 高中 阅读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使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并体验到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在5年的高三教学和备考中,积极探索、落实应用任务型教学,除了将任务型教学应用到口语技能训练中,还在阅读理解教学中,通过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所教班级学生的高考成绩上本科分数线的人数达到了95%以上。在此,笔者主要就重点高中阅读理解的教学谈谈对这个方法的一些运用。
一、任务型教学的本质
任务型教学研究者主要通过创设意义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通过提出让学者关注学习策略,让他们开启计划和监控自身学习的可能性。任务型教学常常被单纯及僵化地理解为在英语语言交际中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但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口头表达外,还包括书面的阅读和写作。因此,书面阅读理解也是一种教者与学者、学者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流,笔者从教者角度尝试了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目标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理论,Mr.Long定义的“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既包括了需要使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也包括不需要语言就可完成的任务。笔者参考语言学家威利斯的观点,认为教师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任务型教学有五条标准:一是要接触有意义的实用语言;二是要运用语言;三是以任务促使学生运用语言;四是在任务环的某一点上要注意语言本身;五是在教学的不同时期要不同程度地突出语言,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使用任务的目的和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学的目的是沟通交际,传递信息,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和语法。事实上,习得的语言只是交际的“附加产品”,所以,教师需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通过使用目的语而习得目的语,将思维和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任务的实现就可以依赖于特定语境中的操练和技巧的巩固层面了。
二、高中英语备考中阅读理解教学的新理念
在高考英语备考过程中,针对阅读理解需贯串两个新理念,一是阅读理解重在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题型多为综合性,以便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强调在语篇中通过理解与表达型任务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两个基本理念其实质也是对各种具体的任务的实现。因此,明确任务,获得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举一反三地实现任务,就成为了考生在做阅读理解试题时获得高分的保证。目前,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阅读理解取得高分是高考英语获得好成绩的关键。自1989年来,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公布当年英语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其中,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以下几种能力:①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②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③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④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⑤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⑥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广东省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来看,阅读理解部分所涉及的文章体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广告、科技短文、论述文、记叙文、留学指南、文学评论等,文章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人物、史地、科普常识、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考生不但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正确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科普常识,以及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此外,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来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的题型也不少。考生常犯的错误和做题策略包括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思想、主旨要义,意图、观点题和判断题不能结合背景知识和语言使用,细节题对要点查找不到位,导致会做但做错等现象。
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和练就学生的阅读能力:带着问题读,概括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看文章,或与上一句子的联系,猜测生词;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因果推理;按照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推断,等等,这些常常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
针对考试要求、难点和薄弱环节,笔者在方法上应用了4点原则:①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与评价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评价;②以读懂任务为驱动,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③注意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④回观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注意习得词汇的使用规则,判断词汇的意义、搭配,并理解相关的句型。笔者认为,这4个原则在符合新课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形成了跨文化意识,从而满足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三、任务型教学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软交际环境下,任务型教学多应用于阅读理解备考,要求学生掌握几个基本技能:包括快查,进行要点明确,例如,在Inventors and invtentions一课,通过对“distinguish和distinguished”进行阅读拓展,掌握关键语义;绑读,即绑定任务答案的段落要点;查读,查找把握阅读文章进度的关键动词组;扫读,扫描文章的时间关键点,通过这些阅读技巧来预测下文,理解大意,从而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细节等。围绕新课标的阅读理解备考“教学过程交际化”的方向,需对阅读教学进行尝试性任务设计,其原则是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确定阅读的步骤、任务和阅读方法。
然后,就可以进入阅读的三个阶段,本文的适应对象主要是市或省重点高中,由于对象是尖子生,所以与往常的阶段不同,笔者把它分为课前阅读盘查突破阶段,课上联想拓展阶段和课后辨析过招阶段。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使学生的阅读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可实施、细化的子任务。
1.盘查突破。此为任务前阶段,相当于知识呈现,目的是以旧引新,通过模拟情景的交际练习,在了解和认识新文章的基础上,激活相关的旧知识。对于高层次学生,文义基本不是此次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布置任务,让阅读要点浮出水面:如在Pygmalion一课,先布置adaptation&adapt、hesitate&hesi-
tation等词汇,让学生研查词汇表或词典等工具书,以了解生词、短语及其读音、词性、意义以及它们的用法,并找出课文中不懂的句子或词组,从而完成上述任务。这样,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而且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阅读任务的展开作好铺垫。
2.联想拓展。此阶段相当于产出,其任务是梳理重点,巩固新知识。新课标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就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能力和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重点自然是放在短语和句型两方面,增加了如make ones______,以及There you are. ______and you were in Lisson Grove, ______Im______.(意为:你呀,要是我没弄错的话,你出生在里森格罗弗。)等要点的再现,以加强概括能力:把零散的信息升华为概念,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深层理解。在方法上,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以完成三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相关阅读教学理论和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语篇教学;二是协助学生自己的总结过程、结果和问题。三是组织学生对总结内容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对语篇整体结构的认识能力,从而获得解题技巧。对此,笔者应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1)快查。“快查”就是通过语言材料明确目标,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文化社会背景。笔者通过“导入”环节,进行恰当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于《食肉植物》这篇文章,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熟悉植物需要从空气、土壤甚至周围的植物中吸取营养来补充自己,对于“食肉”植物却相当陌生。这时,教师可运用话题,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阅读的导入。导入有多种形式:借助与文章相关的故事、歌曲、电影片段、图片、谜语、名言等手段导入,用提问或热门话题等形式导入,等等。协作式导入可概括为提示、解释、询问、列举和释义五方面,在导入时也可结合多媒体或挂图等手段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
(2)绑读,即绑定任务答案的段落要点,但并非一字不漏,一句不漏地阅读。在任务型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设计及填补部分信息缺口的练习来构成一串任务,以抓住重点,如让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插图、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及各段的主题句或结论句(主题句或结论句通常位于每段的开头或结尾),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然后回答问题。填补信息的“gap”,如Meeting your ancestors这篇文章,只需阅读下列几个句子就能把握主要内容。Abruptly she sat down, _______be scooped up by her laughing,shouting sister, Luna.(她突然坐了下来,结果被爱吵闹的妹妹露娜一把抱了起来。)
(3)扫读。笔者应用任务型教学“扫读”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再次加深把握语言文意的程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和后阅读阶段都可以应用,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设计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或具体事实。在扫读过程中,不用发出声音,也没有必要读准每一个单词,就可以快速地理解文意。事实证明,有效的阅读理解与语音、声音、口语等并无必然的联系,如读Meeting your ancestors一课,只要解决了“in spite of ”的扫读关键点,文章的阅读效率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3.辨析过招。在此阶段,笔者主要着重于强化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解释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中相对重要和困难的语言点、知识点;二是采用归纳法解释学生在阅读错题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获得方法。方法的习得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并使之条理化,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建构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离开了特定的意义情景,知识和技巧就只是纸上得来或者从教师那里抄来的教条,对学习者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再次浏览,再次从类似的阅读材料中运用习得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并加以强化。任务可设定为“完成句子”和“单项填空”两种模式,在难度上有所提升。
例:_____the difficulties in talking,they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by body language.
A.Regardless ofB. Although
C. Though D. In spite
以上例题就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巩固阶段,应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独立作答,然后再核对答案。通过强化训练,学生明显提高了阅读技巧及解题能力。学生在语言聚焦阶段的能力习得使他们在应对类似的高考试题时轻车熟路,信心十足,从而达成了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设置任务是阅读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关键,分解任务、形成子任务则是教学难点。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阅读能力、不同阅读背景的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经验,与教师的预设目标达成一致,从而习得阅读能力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在最后一个阶段还可以运用“易混辨析”这一设定任务的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软交际现实情况下,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正确的步骤,设计含有填补信息缺口的一个或一串任务,就可以构成一个任务链,并应用到阅读提高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交互任务活动中,应多用策略,如选用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助手,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课后反思,将教学经验不断理性化,从而全面提高考生在阅读理解部分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魏立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袁玲玲.论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国外中小学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