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结对帮扶的深层思考

2009-10-27 10:22李朋根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补差互学错题

李朋根

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是教师在个别辅导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补差措施,这是因为儿童之间平等、亲密的伙伴关系,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补差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优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但本人在多年的实践应用后发现,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辅导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儿童的个性心理素质决定了学生的耐心、恒心是有限的。当大部分学生都在快乐地游戏时,天性好玩的他们更是难以静心辅导,一些优生不耐烦的情绪溢于言表,于是直接告知答案或敷衍了事地检查使帮扶后进生流于形式。

2.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伤害。标签式的优生后进生结对长期进行,将滋生优生的优越感,孤芳自赏、蔑视他人的不良心理,将对其人生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后进生长期面对优生的师长式的讲解、训导,甚至优生鄙视的目光,慢慢地将变得更自卑、自闭。本是伙伴的他们将失去友谊,产生等级差距。换句话说,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是一块红艳艳的、热情过度的烙铁,它将在学生的心灵烙下“我是优生”、“我是后进生”的骄傲或耻辱印记。

3.轻信优生,信息反馈失真。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结对帮扶的优生中,女生的责任心比男生要强很多,较顽皮的男生辅导欠认真、少耐心,效果较差,长期的帮扶更是有名无实。我曾进行过多次试验:一次测试后,教师不做评析,要求优生帮后进生讲解错题,订正试卷。隔两三天后,用同一份试卷对后进生进行测试,大部分后进生的得分均九十以上,但细致检查后发现,至少三分之二的后进生只是强记结果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数学填空、选择、判断题型的原错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验、实践,我对结对帮扶的形式和活动方式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改革,现将一些做法略作介绍,供进一步探讨:

1.以学习小组取代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的形式,模糊优劣之分。每个学习小组以四人左右组成,组长轮流担任。课内外的小组学习活动以及平时的定量、定性评价均以此为单位,强化组员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课内组内成员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索,民主交流,课后轮流为学有不足的成员补课,实行全组成员互学互助、互策互励、荣辱与共、携手共进。

2.后进生间的优势互补,享受“我也行”。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后进生之间同样存在相对优势。我班薛××同学出于兴趣,能较熟练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我安排他辅导另外两名学生施××、黄××,发现讲者认真,听者出神,效果极佳。究其原因:薛××因为自己所长得以展示,享受的成功之乐远非教师的几句表扬能比,对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讲的过程也是其知识巩固的过程;接受辅导的学生因与辅导者学习水平相当,他们的攀比心理将激起其奋勇急追的勇气。再者,同等层次的学习水平也使他们具有很多共同语言,能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角色,在平等、民主、和谐、共勉的学习氛围中互学、互励,快速提高。

偶尔有些中等生或优生做错的题目,而某后进生却答对时,我更喜欢安排后进生讲给他们听,以此方式表扬后进生,激励中等生或优生。他们那洋溢着成功喜悦的笑容和满是不服气的神情是用再多的说教也换不来的。

3.优中差自我反思,扬长弃短。人无完人,各有长短。我在班上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品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用自己的长处去帮谁,我的短处请谁帮,并制定一个可行的小计划贴在文具盒内(教师要适度引导互助对象),每个星期反思一次,写进数学日记,每个月总结评比一次,根据效果调整互助对象和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大部分学生均有很大的收获:有的补上了落下的功课,有的改掉了不良的习惯,有的相互帮助自学起课外数学……班上形成了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反思:

优生后进生结对帮扶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有效的补差措施,这条经验性的做法广为应用,至今常见于教学、辅导等计划。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和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更多重视,细细研究,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沿用至今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着一定缺陷。因此,一个止步于经验型的教书匠迟早是要落伍的,反思型的教师,乃至有着深厚理论底蕴的科研型教师才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研修的目标,也是为师一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补差互学错题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压强』易错题练习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圆”易错题
基于“补差”理念的海绵城市策略研究
互学双赢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