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2009-10-27 10:22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言语注意力交流

蒲 杨

保障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许多中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很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维持课堂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而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来进行。在课堂中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能够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非言语行为

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言语行为,二是通过非言语行为。David Aber-crombie曾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流。”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是语言反应连续发生的必要条件,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语行为、手势语行为、目光语行为、交谈时的身体距离、沉默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绘画、图像、衣着打扮和人体姿态实物标志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用作交流信息、传递思想、表达感情、态度以及标志交际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的工具,从而在人际沟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非言语途径得到的信息量高达65%。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曾于1968年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些数据很好地说明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二、课堂管理中的主要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往往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当人们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相反时,多数人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教师能凭借其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实施某种程度的管理。许多一线教师已总结了大量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调节和控制学生行为的办法。在组织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实施动态管理。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成功地运用眼神、手势制止学生的小动作等,用趋近法接近学生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他。正如Ed2ward指出的“当我们沉默不语时,我们的指尖在说话,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在流露着真实的情感”。这种“无声的语言”不断地发出大量明确的信息,它在课堂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非言语行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姿势和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的确,不能合理而有效地运用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1.非言语行为在课前的应用

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课堂纪律。为此,教师在上课前得进行组织教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秩序,从心理上、物质上作好上课的准备。在中小学里,少年儿童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当上课铃声响后还常常沉浸在欢笑嬉闹中,教室一时难以安静。这时教师若声嘶力竭大声呵斥,或自顾自地马上开始授课,效果往往不好。对此,教师可不必高声吼叫,也不要马上授课,而是站在教室门口或讲台,一声不吭,只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与自己相对的学生或扫视全场。虽然教师一字未吐,但学生从老师的眼神里便能领悟到老师要说的一切。

2.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上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用严肃而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掉每一个人,让学生明白教师已意识到他的存在,并正同他对话,这样无形中便起到了控制作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搞 “恶作剧”或思想开小差,教师只需站到他旁边就行了,倘若仍不管用,还可辅之以激励或警告的目光,暗示和鼓励他认真听课。这样控制课堂秩序效果肯定会不错。再如,学校举行集会时,台上教师演讲,台下乱哄哄,如果教师为压倒喧闹声而提高嗓门,常常是徒劳的。这时,不妨站在讲台边,默不作声,严肃地扫视听众,或是举一举手,发出 “我要讲了”的暗示,这样,学生常可迅速地安静下来听讲。因为在特殊情况下,沉默本身就显示着无声的命令和威严。借助非言语行为教育手段,照样能把握全局,并把最坏情况下后发制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同样具有组织教学的作用。中小学生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但注意集中性差,自制力薄弱,在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中,偷看小说、杂志、开小差等违反纪律的行为总是存在的。对此,教师除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述讲授内容外,还应该设法与每个学生建立联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注意控制方法。若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不宜立即用言语去提醒学生、指责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不然,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情感对立,同时由于教师的提醒、指责,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批评者身上,反而会分散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偿失。这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有声语言无法代替的作用。教师可以突然停止讲授或放慢速度,提高或降低音量。老师上课的声音突然停止或放慢或音量降低,这新异的刺激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何故,这时老师严肃的目光正投向他,那无疑是一个警告:“我已经注意到你了,请收回你的注意力,认真听课。”四目相对,虽彼此无言,学生已心领神会,而其他学生却不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具体指向。此外,也可以采用临近控制法,利用上课时的正常走动,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非常自然地走近他或轻拍其肩以唤回注意。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室则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是一个互为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共同存在、并行应用,为课堂教学开拓了新的视野。课堂中非言语交流的研究和探讨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教学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猜你喜欢
言语注意力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让注意力“飞”回来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