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2009-10-12 07:15欧阳罡刘志成
教师·下 2009年8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

欧阳罡 刘志成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出路。大学生要想由目前的“弱势”就业群体转变为自主创业、带动他人就业的“精英”,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包含的要素、现状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

1999年国家做出扩招决策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5多万人,2002年123万人,2003年175万人,2004年232万人,2005年250多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出路,既能减轻就业压力,并带动他人就业,还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保持经济活力。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内涵、构成和意义

(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内涵

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极强的把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能力;它是一种以智力为基础,以创新为特征,以创造为手段,积极面对激烈社会竞争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自主创业能力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围绕创业行为发生并具有一定心理特征的能力综合系统。

自主创业能力需要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创业能力既不是一个人先天的潜能,也不具有遗传的特征,是创业者在创办事业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具有进取性的、科学利用各种条件的、善于捕捉机会的、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综合协调分析能力。创业能力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

(二)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

创业是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要完成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实际上,自主创业需要哪些能力,应该由具体的创业性质、目标、内容、方式、环境以及创业者的个性特点综合决定。对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认识,有综合能力说、认知能力说、心理品质说、整合能力说、基本能力说、综合素质说等观点,其中综合能力说更能够突出能力的实际应用方面。

综合能力说认为,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种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基本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是从事一切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对象;社会能力是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

(三)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急剧增加、高等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以及大学生需求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方案成为大家的共识。从社会与个人的发展和需要角度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就业问题,需要自主创业者开创更多事业,减缓就业压力。

2.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集中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求,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职员;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不了业。改革高等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要途径。

传统教育存在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困难。要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另外,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亲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时间,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

3.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有多种原因,比如高校经过多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强度逐渐降低;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与高校的专业结构不平衡等。但一个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自主创业能力不强。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4.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却不明显,并非人力资源强国。过去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红利”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出现了瓶颈。鼓励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化解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打造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高等院校、社会来说都势在必行。只有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被普遍认为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随后,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逐渐高涨,但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相当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想创业的大学生很多,真正付诸实施的却不多。据统计,2005年全国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达1.35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4%。另据华东师范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尽管77.6%的大学生表示会考虑创业,但最终下定决心走上创业之路的不足2%,而能够坚持到5年以上并且小有成就的更是不足1%。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较之以前还算活跃,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都是被动创业。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以自雇型创业为主,即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多数以解决个人就业为目标,往往缺乏系统的、长远的自主创业规划。大学生自雇型创业属于具有一定门槛的专业性创业领域,而所需的资金又不是很多。显然,自雇型创业非常适合具有专业技术和创业倾向的大学生。但自雇型创业也有很多不足,如资源有限、信誉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团队,限制了自主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现状

1.综合素质不高

自主创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不仅仅指某一种技能。当前,部分学生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限制了自主创业活动。有些即使自主创业,成果也不理想。

2.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自主创业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自主创业不仅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大学生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应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增强竞争优势。

3.人文素质不高

自主创业活动复杂多变,这就要求自主创业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个性、高尚的品德等。大学生自主创业要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协调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人文精神。

(三)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提升自主创业能力的因素:

1.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进行的是就业教育,多数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仍处于空缺状态。虽然一些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结合了上述两种创业教育优势的综合式创业教育。但不少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名存实亡”,或者以一些所谓的“就业教育”取代创业教育。而另一些高等院校缺少必要的创业资源,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得不到系统的指导,在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方面走过场,有始无终等,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保证。

2.高校教学活动与课程设置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教学活动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培养大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以常规性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主,不适合大学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种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中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通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重在理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以专门职业为基础,强调实践。两者往往泾渭分明,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此外,创业课程的落后也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高。

3.高校教师队伍的局限

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创业教师。在教育部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之前,我国创业教师主要集中在商学院,且以经济学专业教师为主。针对我国创业教师短缺、专业单一、缺乏实践经验等不足,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开展了常规性创业师资培训活动。到2007年,已培养了600多名创业骨干教师,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要求。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激励机制的欠缺等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的兴趣,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水平较低。

三、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立足市场经济,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既需要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活动,也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更是需要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化解日益明显的社会矛盾。这些现象都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就业教育”阶段,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创业教育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施行创业教育应注重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创业环境;中观层面,指高等院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学校不同,学科特色不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就不一样。例如农林院校着重突出农科特色,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创业教育实施;微观层面,主要指大学生个体应加强培养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为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做准备。

(二)培养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高等院校可以聘请以下人员担任创业教师: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的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专家型队伍;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

除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外,高等院校还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显然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过程中需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书本知识、显性知识,而自主创业能力更强调“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责任心等。隐性知识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获得,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会创业学习,即突破课堂教学形式,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

(三)联系学生实际,传授过硬本领

根据自主创业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企业运作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就必须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能力

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是基于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解决群体组织问题时,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在自主创业活动中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学校生活中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社团活动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4.社会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顺利完成交往任务并运用交往技能达到某种工作目的的心理特征,包括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等。这些都是自主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人员沟通交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创建服务平台,激励创业实践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势在必行。现阶段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章程与方案。

1.举办创业计划竞赛活动

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推动高等院校自主创业氛围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思考能力。

2.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

社团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初级平台,高校应给予经费支持和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创业社团发展。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实际环境。河南农业大学的经验可资借鉴:河南农业大学依托“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建立了“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园”,每年有13个专业的4600多名学生到园区进行教学实验和实习,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将自主创业、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渗透到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既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又注重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和能力。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创业教育,使自主创业教育真正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穿石.创业能力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志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J].中国高教研究,2008(7):74-76.

[5] 孙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3):83-85.

[6] 吴启胜.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自我培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5):71-74.

[7] 郝鹏飞,等.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探讨[J].中国科教理论导刊,2009(5):2-3.

[8] 刘文俭,等.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9):98-103.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