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倩
摘要:本文从一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在课堂的气氛、教学方式上作了些归纳,望对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反思;教学
2006年4月18日,我在安阳市第二小学参加了河南省音乐优质课比赛。我在二(1)班执教了《音乐小屋》一课,很荣幸地获得了第一名。课后,我静心反思,又一次深刻感受到:音乐课的形式不管怎样创新,每一个环节,都要具有浓浓的音乐性。
一、抓住课堂的第一秒
从孩子们进教室的第一秒开始,就要给孩子们传达一个信号:音乐课要开始啦!
一开始,课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到门口后,发出“叮咚”的暗号,然后,我再开门,让孩子门进教室。但是,待我熟悉班级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把这个暗号告诉他们。怎么办好呢?
等孩子们到了教室门口时,我来到虚掩的门后,说:“孩子们,请按门铃。”“叮咚”“叮铃铃铃”“布谷布谷”……各种各样的门铃被“按”响。我微笑着把门打开,孩子们就在《音乐小屋》的伴奏音乐声中走进了教室,我们的音乐课就在这快乐的师生互动中开始了。
确实,孩子们自然流露的答案才是最美、最丰富、最富童心的。如果一开始我给他们规定好门铃声,那课堂不是成了做秀?孩子们生命的灵性不是被我扼杀?孩子们童真的想象不是没法在课堂上挥洒?
我庆幸自己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第一秒,让音乐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音乐游戏要富有音乐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在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学会了一首新歌后,教师都要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演唱,我的《音乐小屋》当然也不例外。还是用最传统的方式分男、女生唱一唱,集体唱一唱,抽生唱一唱吗?我大胆尝试了将“音乐游戏、歌词创编、舞蹈创编”于一体的综合形式来巩固歌曲的演唱。
待孩子们学会歌曲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走进欢乐吧”的情境:“孩子们,听,谁也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了?”说着,我唱了起来:“嘎嘎嘎嘎,打开小门,嘎嘎嘎嘎,推开小窗。”孩子们欢快地说:“是小鸭子。”于是我和孩子们学着小鸭子摇摇摆摆,学着小青蛙蹦蹦跳跳,让他们感受到,将门铃的“叮咚”声,改成动物的叫声,再配上动物的动作,就变成了小动物的《音乐小屋》。
接下去,我再让孩子们分组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学它的声音,模仿它的动作,一首首新歌就这样诞生了。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狗的“汪汪”声;还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羊的“咩咩”声;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鸡的“叽叽”声……小狗在欢唱,小羊在舞蹈,小鸡在玩耍——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的天堂。我高兴地感受到学生们童心在飞扬,智慧在闪光,创新意识在激荡。
三、教师语言要富有音乐的美感
那天在上课时,课件突然出了点故障。在“走进快乐厨房”的环节中,我准备了一段视频,是由厨房里锅碗瓢盆敲击发出的一段很好听、很有新意、很富生活情趣的打击乐。但是由于那个电脑中播放器版本太低,播出时只有声音,未呈现图像。于是,我这样连接了我的教学环节:“真遗憾啊!精彩的画面没有呈现给大家,但幸运的是,这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听到的音乐用语言表述,简短而直接,话语中不失兴奋与好奇。我趁热打铁:“今天呀,我把快乐厨房搬来了。”说着,我掀掉了那块蓝色印花布,酒瓶、锅子、铲子、调羹、饭盒都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即兴创编并演奏了一段《厨房进行曲》,我发现孩子们的双眸闪闪亮,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滚滚烫。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寻着好听的声音,探究着怎样敲击、怎样合作才能让音乐更美妙。一排排整齐的小凳子也由孩子们自发地围成了一个个圈,他们围在一起研究着、享受着身边的音乐。
虽然,孩子们的演奏不能用精彩来形容,但是,从他们的微笑中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憧憬,那些敲敲打打的身姿涌现出他们生命的灵动。很高兴,我就这样,把“音乐来自生活,音乐就在身边”的信息,悄无声息地传递给了孩子们。
四、小乐器的巧妙使用为课堂锦上添花
在学唱歌曲时,有几句难点句的演唱,需要我们用打击乐器为歌词伴奏,使节奏更明朗。但是,用什么乐器比较适合呢?上课前一天,李校长在教给我几个音乐课的成功锦囊时,给了我一个灵感,很快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李校长提到,老师手上随意系戴一个小铃铛,到用时,轻轻一拍,节奏、音乐就像高山上的流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了。但遗憾的是,我准备的几个小铃铛太灵活了,当我弹琴、舞蹈时,就会震动发声,可能会成为课堂的噪音。于是,我就思考着换用另一件打击乐器。最后,我选择了在胸前配戴的一条挂饰,那是条从海南买来的,用椰子壳雕制的挂饰。我觉得它与春天的环境很和谐,而且,坚硬的椰子壳制成的花朵与叶子敲击,发出的声音既清脆又响亮,自然为我这堂课锦上添花了。
是啊,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搏击,我们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我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