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金富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贯彻落实语文教学大纲、提高阅读效率的必要手段。阅读习惯如何,本身就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知识快速增长阶段,因此,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知识有限,在阅读学习中必定会遇到不少难题,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会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工具书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最常用的辞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每个中学生都应努力做到借助于辞书,独立地扫除课文中字、词、句方面的障碍。其次是学习资料,这也是培养中学生阅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学生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学习资料,作为阅读的参考。不过,目前这类书鱼龙混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仔细地分辨,选一些代表性的资料供学生使用。根据近十年教学经验,我认为,正确使用学习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还有一些是图书目录。中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现有书目编制适合自己特点的新书目,用以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培养自己的专长。如何利用和编制书目,教师应给学生讲解清楚,并使他们熟练掌握。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学者读书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在体验到读书乐趣的同时培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就会日益浓厚起来。
三、培养朗读与背诵的良好习惯
朗读与背诵是学生应着重训练的基本功,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表情适度。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与语言技巧,增强悟性,也可促使我们将自己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与范文进行比较和对照,从对比中感悟到自己的不足。
至于背诵训练,许多中学生在小学生阶段的“为应试而背”中吃了太多的苦头,到中学后应该从“背”中解脱出来。其实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学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其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所谓“博闻强记”,即是“科学以储宝”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文化素质的良好途径。而且,在进行严格而科学的朗读训练之后,再选一部分文质俱佳的美文进行背诵,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应视为畏途。
四、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当怎样动笔?我认为,做读书笔记便是动笔的好方式。在默读训练中常用的读书笔记有三种:
(1)评点笔记,主要用于评点课文。这是在逐字逐句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披文以入情”,即从字、词、句、段、篇入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进行初步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也是对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获取第一印象的过程。做评点笔记的方法是: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标出各自然段的生字、生词和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与词;标出各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特别精辟的语句;先概括出各自然段的段意,再给课文划分逻辑段,最后归纳全文的层次与中心等。此外还可以随手记下自己阅读时的联想或感受。
(2)摘抄笔记,用于点评课文之后。先仔细阅读“自学提示”和“练习”,切实掌握“学习要点”的具体要求,然后采用跳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再分析与再综合,这时便可采用“摘抄”的形式记录下默读的收获与体会。具体要求是:对各篇课文后面的“自学提示”中许多知识点的提示,先自行归纳摘抄,以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不必等老师逐一解说;对“自学提示”中提出的许多思考题,也应该经过“自学”而有所思,并将所思的结果摘其要加以笔录,不宜消极等待老师的“灌溉”;至于词语练习之类的题目,更宜主动解答,回答时老师需多加鞭策;最后,还得将“摘要”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疑难加以整理,分清主次,然后再去求教于老师和同学。
(3)心得笔记。在默读训练中经常使用的有三种类型:①随感录,只记零星片段的感受,或作三言两语甚至只言片语的评议,也有不拘一格而缀成篇者,但篇幅宜短,文字宜精;②综合式心得笔记,主要用于单元小结,即可将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加以综合、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用于比较各篇课文的特点,归纳其异同;③引申式心得笔记,一般是将课文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先作比较深入的探索,或结合课文作比较细致的剖析,然后落笔成文。
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都能促进我们的熟读精思,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做到“心”有所“得”在先,“笔”有所“记”在后,务求“意会”与“言传”融为一体。
总之,通过必要的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较好文化素养的形成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教师,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