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2009-09-08 06:32耿德杰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预习课堂气氛阅读

耿德杰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预习;阅读;课堂质疑;课堂气氛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从开始至结尾,中间环环相扣,教师需从各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下面,笔者就语文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有的放矢的预习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是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后进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会动脑。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二、 阅读中提高理解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教学。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使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悲伤、快乐、惊讶、愤怒等的语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善于课堂质疑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并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宁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会提出简单,幼稚,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应不厌其烦,给予认真,正式的解答,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会得到解决。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很多环节值得重视。课程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教学素养不断提升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预习课堂气氛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