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教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育学生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是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呢?
一、师德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之本
为创建和谐校园,推动师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与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德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激发教师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1.针对师德的特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民教师在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道德要求。
2.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
一般地说,师德的形成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的。在师德教育中,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更要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师德须以公德为基础
教育是光辉的事业,教师是特殊的工作者,因此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似乎更为特殊。事实上,教师也的确承受着非同一般的道德压力。与师德高尚的美好愿望相反,我们往往不得不面对教师的“非道德”行为。或许,我们忽视了另一个事实:教师也是人。教师是社会的人而非圣人,教师群体也只是社会结构中普通的一类。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了较统一的道德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时,作为普通公民的教师才可能具备高水平的道德涵养。而形成较高层次的社会道德水准,必须依赖于健全公共道德约束机制。在公共道德体系完善的社会里,人们大都会认真负责、信守诺言。现象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形成了成熟的公共道德惩罚机制,因为一个工作敷衍、背信弃义的员工不仅会失去工作,甚至在其他地方也会被拒之门外。
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恰恰是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或者说是有意无意的放纵。学术拼凑、文凭造假、蔑视行规、不讲秩序,令人眼花缭乱的非道德做法往往得不到追究。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个人的品德高尚,信守原则,不仅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且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自我清高。以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越来越多的人身不由己,逐渐被社会这个巨大的磁场吸了进去,也开始做起不道德的事来。归根结底,个人道德涵养的提高,是以健全公共道德的约束机制为基础的。师德是教师道德,从本质上讲是职业道德,一定不可能超越这个规律。
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师德形象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2.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3.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诚团结,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一定会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跨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