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2009-09-01 09:03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工具书文言文文本

马 婷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借助注释、工具书读通文本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既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着重从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字词理解等方面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章,理解句意文义。如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释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就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对文中没有注释,自己又不能理解的就要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这样,逐步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二、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但真正会读,能够在读中见义却并不容易。有些教师虽然也让学生读,但常常是为读而读,没有具体明确的目的,没有能使“读”有效地为理解服务,没有能从“读”中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文言文的读最基本的是读准字音,了解句读,这和学生对文言文语句表达的敏感能力和语句的积累有密切关系。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情味来,要在读中发现问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因此文言文的诵读不仅要用口,更要用心,这样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感情,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文言文的诵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反复诵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自由诵读的机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才能读出韵味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吟咏玩味,体验情味,在诵读中理解文意。

三、在体验、探究和活动中积累、感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交流,学生活生生的体验与“自我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从谈起。如学习《童区寄传》时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想象去体味区寄的心理活动,学生很容易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教学之中,最终达到与文本的“心灵沟通”。

文言文不仅是形式上,而且内容和主题都让人感到陌生,尤其是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主题深邃,难度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问题,那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让他们在思考、探究中理解积累。如《桃花源记》一文,学生提出“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作者写桃花源幽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其目的何在?”“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等等,在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意,而且进一步了解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以及他执著的人生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水平、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此外我们还可以恰当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如教学《黔之驴》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以老虎或驴子的口吻对它们的下一代讲一段话,要求讲话要贴近原文,但要有自己适当的想象,以“我”的口吻就是研讨融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下一代讲”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工具书文言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初中生语文工具书使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