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课时安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关系到语文教学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全面达标,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呢?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我在讲授《雷雨》一文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试着用了创新教学法。在讲授前我提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系统的预习,并要求学生利用晨读时间熟读课文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
第二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我给同学播放了一段有关影片片段,然后让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分角色朗读。接下来边播放多媒体上的教学片段,边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很明显两次的效果截然不同。这样第二节语文课上我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话剧中的人物特点,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自主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也增多了,教学过程中我也轻松了很多。事实证明: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2.联系实际,施行教育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必须重视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先进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大力发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文体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时同一文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主要文体有记叙文、寓言、诗歌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其教学内容及其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目的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记叙文一般是围绕引导同学分析六要素→分析结构特点→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不同侧重点来展开教学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形象,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诗歌教学,教师必须以激发情感、引导体会句子含义、启发想象、领会意境、重视吟诵的思路展开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细致研究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创新理念带入课堂,选择最恰当的授课方法,让阅读教学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比较阅读,开阔视野
从语文教学改革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在比较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部分重点语段的含义。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有意识地抓重点,在比较中有目的掌握修辞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边读边想,发展智力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现代学生不仅拥有完全属于他们自我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古人云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觉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自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激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全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总而言之,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想办法打开智慧的大门,逐渐培养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大至篇章结构,小至字词句,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教师要将其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寻求科学的阅读方法,专心致志地去阅读,认真地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包含字词教学又包括语法教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行的,它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多读相关课外书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9号
[2]白金声.怎样教好语文 怎样当好老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