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锦明
【摘 要】 一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拨动学困生的学习“情弦”,让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挑战的热情,满腔的真情,成功的深情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是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困生 语文学习
语文界的同行聚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当语文教师难,教语文课累,要教好语文真是难上加难。就拿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来看,全班六十几位学生,不及格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几,总有那么几位九年级的学生,语文考试总是三、四十分,在月考时连最基本的古诗词默写填空也得零分,要求写六百字的作文只写了五十几个字。真是令人失望。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哪去了?
透过这一切,再去看看平时:我们的部分学生,早自习不读书;上课不回答问题;一到九年级,课堂上任由老师启发提问,全班鸦雀无声;平时作业除了会简单抄写字词;遇到稍要动脑筋的开放性题目就空白上交,甚至连要求结合自己实际写段话的题目,或者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题,我们的学生也不愿做。从而,使原本最具魅力的语文学科,成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也是学生最不想学的学科了。堂堂的母语教学竟然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心疼。
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我们平时考试题型设置上的缺陷。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每次考试题目更多地强调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内容上除了少数几篇课内文言文,几首古诗词必考之外,其余的课文,课堂教学内容几乎不再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也让部分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语文课听或不听都无所谓,语文作业做与不做也没关系,更不用自讨苦吃,参与课堂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了。这种意识的进一步延伸,使得少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应有的动力,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长此以往,语文基础越来越不扎实,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学困生的行列。当然,语文教材内容老套,脱离现代学生生活实际;课堂问题缺乏挑战性,也使我们的语文课缺少生机和活力。
要改变这种现状,急待我们的语文教师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有趣,学习语文有劲,语文课后作业有必要做。
一、创意化的课堂导语,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弦”,让学困生对语文课堂投入饱满的激情
我在上《故乡》一文时,课前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乡的动感画面,并伴以歌曲《故乡的云》,图文兼备,声情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以一种积极情绪进入课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导入课文:“故乡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每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鲁迅一起回到他的故乡,去感受三十年代鲁迅回故乡的那份伤感。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入手解读文本,初步感知课文《故乡》,动脑,动手,动笔,找出文中小说的三要素。学生马上带着积极的情绪、饱满的激情进入文本,有的小声读,有的在文中划,也有的同学在认真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式的课堂提问,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弦”,让学困生对语文课堂投入挑战的热情
仍以《故乡》一文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对《故乡》一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人物是谁(闰土,杨二嫂,我?),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你能从文中找到有关闰土的形象吗?从这些形象中可以看出闰土前后又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看到这些变化后“我”是怎么想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呢?……根据课堂问题的不断推进,让每一位学生都始终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深入文本,通过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情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探究,觉得学习语文十分有趣而又有劲。发展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与此同时,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语文实际能力水平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难易不同梯度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的教师不应是权威,而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尤其是要把眼光投向全体学生,且不可使课堂只成为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场所,而让另一部分学生边缘化,沦为“学困生”。作为我们的老师,有时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当一个问题学困生能回答时,尽量让这些学生回答;无论多么离奇的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答案,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通过课堂问题情景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弦”,让学困生对语文课堂投入挑战的热情。
三、分层式的作业设计,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弦”,让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投入满腔的真情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学生怕写作业,不愿写作业,尤其是作文,一方面因为这些学生个性比较懒惰,贪玩,写作文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语文基础差,写作业速度慢,所以拿到作业就头疼。长此以往,作业越来越不想写,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学习语文也越来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为了让学困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成ABC三种类型,并有一定的弹性梯度,按语文基础好坏,成绩差异的不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应难度和题量的作业,这样既可以避免学困生因为作业难做不了,也可以避免因作业量太大,不按时完成。要知道学困生最大的毛病可能就是不做作业,或随便应付,或偷懒抄袭,而按层次布置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作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并能按时完成作业,逐渐养成做作业的好习惯,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投入满腔的真情,及时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增强学困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同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对学困生的作业更要经常进行督促和检查,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进行个别辅导,以自己的热情去感化他们,温暖他们,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有了,语文成绩也就进步了。
我们的老师对学困生作业点评时也需更加关注。比如,当他们写作文时用了一个好标题,一组排比句,一句比喻句,或引用了一句好诗,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燃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投入满腔的真情。
四、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弦”,让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投入成功的深情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语文学科本身就包含有许多情感元素在其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的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真情关爱,调动了海伦对知识的渴望,并进而指引她热爱学习,走向成功。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真情去关注学困生,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在课堂提问发言中,在课后作业讲评时,让学困生有所收获。因为,正如八年级下册《心声》一文中的李京京那样,学困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时我们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一句表扬的话,都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何况,我们的语文学科过去基础差,对现在知识的学习理解的影响较小,即使过去语文基础不好,只要现在努力学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关键是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平时能增加和学生的沟通了解,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够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困生学好语文不再艰难。
在课外,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早操,一起课外活动,尤其对学困生,他们往往在文体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一起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使学生亲近自己,喜欢自己,并进而也就喜欢上了语文课。
我们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办手抄报,编班刊,师生同题作文擂台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的多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让学困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获取学习语文的持久的动力和学习语文的深情。
学困生大多因为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平时喜欢上网,我们语文老师在假期可以利用上网的机会,建立自己的博客,班级QQ群,和学生聊聊家庭,谈谈个人爱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感情沟通,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对语文学习投入成功的深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学困生其实只是教学花园中略有微暇的璞玉,长有旁枝斜杈的小树。愿我们的语文老师善待学困生,拨动学困生的情弦,让他们重拾学好语文的信心,使学困生学好语文不再艰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联合编写.语文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