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堂实践探索

2009-09-01 09:03刘承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刘承武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在农村中学,传 统教育的方式还存在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有一定的障碍,如何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能让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这个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并对此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课程实践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高中课程计划颁布与实施,已成为中学老师关注的话题。教育部目前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提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改变当前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境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可以有两种:课内课题学习、课外专题研究”。

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是传统教育的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在台下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没有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大多数学生依赖教师讲授内容。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教学,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惰性,而笔者所授课的班级是高三的毕业班,现在复习的是各项专题。如何能让学生在复习专题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呢?

本着对“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笔者查阅有关的书籍,并参考了网上一些同行的做法,对课堂进行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能够组成小组自主地寻找、收集、分析、归纳、概括材料信息,探索、发现、制定解决课题的方案。笔者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专题来确立课题。以下是实践的过程:

[课程设计]课时设计是三课时,内容为压缩语段。第一课时教师给出有关该专题的近几年高考内容和出示研究的方向和目的,让学生熟悉材料和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的。第二课时让各小组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探讨。第三课时小组之间交流、总结,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

[课程实践]

第一课时:教师出示研究的课题1.专题的题型和特点 2.分析各个题型的解题角度和方式 3.总结出解决答题的方案 4.对这类题型将来出题的猜想。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四个课题。然后是各个小组熟悉材料。

第二课时:各个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巡视指导学生,提示学生研究学习的方向。第三课时:各个小组的组长作几分钟的陈述,并出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该专题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目的解答)。教师出示各题的参考答案来印证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并对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比对和评价。

[教学补充]在实施这个教学设计的时候,与当初的设想有一定的出入。首先课时的安排延长了,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时间不够用,同学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讨论不明确,教师从旁引导花了一些时间。然后第二课时时,教室也转到了实验室去,目的是让学生围聚在一起更好地讨论。第二,就是教学的要求只是基本完成,课程设计里面的第四个研究课题对这类题型将来出题的猜想,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完成这个课题,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抄了复习资料上的内容。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

一、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是,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更联系真实的现状”。在这一点上,笔者选择的课题跟学生生活很贴近,该专题的新闻语段的压缩题型,学生积极地寻找各类报纸来研究新闻的结构,并进行分析题型特点,总结解题角度和方法。而高考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显然可以确立很多的专题来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如广告词和对联的拟写,新闻消息之间和晚会节目之间的串词,手机短信的贺词和祝福语,请帖申请书邀请函之类的实用文体等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性的内容,会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引导他们收集材料,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了解社会的渠道,并且能够收集到作文的素材,增加学生的见识。高三复习课可以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复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一些有领悟能力的学生很快就熟悉这种学习的方法。同学们在寻找材料,挖掘材料,印证想法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这是教师直接传授知识这种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二、实践“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完这次实践课,笔者的感觉是很累也很惭愧,而且效果不是很好。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本身了。首先是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在指导学生研究讨论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依循着以往的角色,所以学生也依赖老师的说法,甚至一些学生在等待答案,没有自主地进行研究。第二,“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所必备的。笔者在上实践课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教学准备,但是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上,还是不能马上提示学生,以致延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第三,对教学能力的要求。课堂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能力,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指导能力等等。这些都全面挑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三、培养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能力

笔者所教的班级一个是文科实验班,一个是文科的普通班,考虑到基础的均衡性和学生的领悟能力,就选择实验班进行课程实践。

在实施课堂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展现出很好的独立研究探索能力,在分析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的环节上,同学们的合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帮助了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如何分析材料,讨论使他们共同进步。同时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这点是实践课的长处。

在另一方面,有一些内容值得教师反思的。在实践课之后,笔者就询问过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看法,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方法,喜欢以前的那种直接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虽说这个结果有部分责任是教师,但是学生的这种想法也说明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的现状。笔者相信,在另外的那个班,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也是这种看法的。由于学生以前总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和惰性。经过两年的积淀,一些学生的这些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习惯,要进行长期自主性学习的训练,需要教师的课堂创新改革。

四、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方式为主,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为辅

笔者这次的实践课效果不太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料的来源太少。根据这种学习方法提出的要求,学生要进行专题的研究,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供学生选择,分析。也就是学校要提供可以随时借阅的图书。再者就是提供网络设备要求,最好有可以随时阅览的电子书籍。而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间农村中学,很难具备上述的条件,而且学校的藏书不多,学生的借书时间也备受限制。

而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研究性学习来解决。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农村中学的教学方式应以传授知识方式为主,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为辅。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与初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出版,2003,(11)

2.《语文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查阅于中教网 http://www.teachercn.com/Zxyw/Ydjx/2006-6/8/20060108174746773.html

3.朱益明等.教师与研究性学习.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责编 李晔)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