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学生的习作散发乡土味

2009-09-01 09:03苗颖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农村

苗颖兰

【摘 要】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写什么”的问题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指导农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米”,让他们的习作散发出乡土味,就成了现实的需要。可从家庭、田间劳动和山间野趣等方面取材,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独具地方特色。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乡土味

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什么问题最让老师头疼?是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什么现象最让老师苦恼?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不高。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可见的:拿到一个作文题后,许多学生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于是就胡编乱造,抄袭别人的文章,身在农村竟然写什么清洁工扫马路,扶老太太过马路之类的内容。让人觉得“打假”不单单是“消费者协会”的事。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学生语文基础差以外,我想还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学生们日常在报纸杂志上所见的文章,多为城里人所作,鲜有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缺乏可供直接借鉴模仿的样本;二恐怕与我们不少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指导不力有一定关系。

那么,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解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难题,老师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引导学生多写写自己最为熟悉的乡村生活,尤其是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事物,让农村学生的习作散发出浓浓的乡土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少的乡村生活其实别有一番风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不去引导农村学生去关注,去描绘,实在是一大损失。

比如说,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事,就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初中语文老师大概免不了要训练“亲情”这个写作主题吧。若不经指导,学生们大多会模仿别人的习作,写自己深夜发烧,父母背着上医院,或雨天送伞之类。虽然无原则性问题,但见得多了,难免生厌。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出新意呢?还是在“地方特色”上做点文章吧。像我们桂北山区一带,就有许多的传统习俗就很特别,值得关注: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或皮肤出疹子之类,做父母的常上山找点草药,熬上热腾腾的一锅给孩子泡洗“药浴”;寒冬一到,农村孩子的脚上常会穿一种绒毛线编织的手工鞋,既结实又保暖;还有那一双双描花绣蝶,堪称工艺品的绣花鞋垫……这些都是亲情都是爱。老师若能引导农村学生用这些反映农村传统习俗的材料写作文,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能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鲜明。

此外,还可引导农村的学生多写写农事。众所周知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形象描绘了田间劳动的辛苦,堪称农事写作方面的代表。在广大农村,农民们春种秋收,四季辛勤劳作,他们的孩子常是得力的助手。所以,农村学生对于劳动的体验并不陌生。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学生写起这类题材来往往得心应手,习作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

山里的孩子爱山。除了田间劳动,还可引导学生将山间野趣入文。例如春日上山采蕨菜,夏日爬树摘杨梅,秋天砸板栗等等。美丽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永恒的乐园,一年四季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其乐无穷。若能将这些活动“链接”进学生的作文里,何愁他们无话可说,何愁他们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

让农村学生的习作散发乡土味,当然不止以上所说。古朴的乡村,如画的山水,为生长于斯的农家子弟提供了一个多么丰富的题材宝库!这是我们农村中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我们对它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

因此,工作在广大农村中学的同仁们,如果你曾和我一样——面对的是一群因语文基础不好而不爱写作的学生,时常为他们因不知道“写什么”而深感苦恼困惑,这时,你不妨引导他们写写乡土乡情,让他们的习作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写作难的瓶颈有可能因此而打破。说不定写着写着,会培养出一个像巴金或沈从文那样以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独树一帜、享誉文坛的大家来。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