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2009-08-28 09:09赵继保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实效情感教学

赵继保

【摘 要】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从情感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入手,分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情感 教学 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新课程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现代教育认为,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评判、选择及践行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课堂是课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创造一个美的、愉悦的教学氛围,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引用了“小女孩因救受伤的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同时,用多媒体配以动画,那低沉哀婉的音乐令人心碎,那人与鹤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叫人心醉。凄美感人的音乐和画面,配以老师满含深情的解说,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学们表情凝重,有的同学眼睛里泪花点点。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情感投入,以真情打动学生。

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始终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情感教学的核心,便是引导、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使思想品德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既要注重情感投入,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注重学生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师生情知互动,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用自己亲身的经历,用满含深情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述了我年迈多病的父母如何把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四个孩子培养成中专生、大学生的经历。我讲到父亲为了筹集学费把房子卖掉供我们读书时,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掉下来;我讲到老父亲走了几十里山路,把煮好的菜送到我在城里的学校,为的是给正准备高考的我增加一些营养,而当时,家里已经一个多月没油炒菜了,我对天发誓:考不上大学,我绝不回家!这时,我已泪流满面;我讲到父亲因操劳过度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给他揉揉僵硬的脖子,看着满头白发,一脸憔悴的父亲时,我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这时,我从泪光中望去,全班四十九个学生都已成泪人,十多个女同学哭成一片,躲在教室门外听课的班主任也哭着偷偷跑回了宿舍。下课后,全班同学追到宿舍,边哭边团团抱住他,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和老师。整节课,我没写一个字,没提一个问,却唤醒了学生的感恩之心,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靠的就是真情实感和以情激情。

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可以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创造出智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和升华。

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必须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内容上不仅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加强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情感需要我们教师去呵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避免把纸笔测验当作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反映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状况。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在引导学生践行上下工夫,使他们在行动中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以情明理,以情促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03.10

[2]伍棠楝、李伯泰、吴福元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

[3]潘寂.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

[4]吴锋、彭承福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实效情感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