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兆海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内力”,提高学生的构思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首先,重视学生“认识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所谓“认识力”,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作家之所以成功,跟他们对人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认识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是有益的。读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与自己的认识作比较;写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认真揣摩思考,这都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力”。
其次,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写作是最能表现学生思维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也就是对创造和发展的需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历代文豪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取得惊人的成绩,如何把普通人看得非常平淡的事写得津津有味,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变色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穿、脱大衣细节的用意;学习《社戏》,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怎样把孩子们看戏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另外,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保持旺盛的进取激情。
再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意志。
在作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写作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发展。而在写作活动最复杂、艰苦的构思阶段,常常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因此,意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激发、维持和调解的因素。可以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可以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推动力,进而使他们孜孜不倦,乐学善写。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持久性品质的培养。在构思中,往往会出现材料庞杂无从下手以致悲观泄气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形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决心,进而形成坚定的写作意志。其二,是自制力品质的培养。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刻苦学习,从而自觉完成写作任务。
最后,重视模仿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文体规范意识。
朱光潜先生说:“文艺不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要模仿的不仅是自然,还有艺术形式。因为,文体规范一旦进入作者的创作心理结构,就会对其艺术感受方式和素材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可以说,文体图式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世界的内在模式”。这个“内在模式”一方面把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情感化、规范化,塞进不同的文体中,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作者按照各自的文体图式去感知处理客观对象。也就是说,由于文体图式的存在,作者在生活面前不再是被动的,他具有了按照自己的心理图式主动选择、排除、同化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着重学生文体规范意识的培养。但文体规范不存在于原始生活经验中,不存在于教科书的理论条框里,只分别存在于大量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要习得文体规范,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不断地进行模仿作文写作练习。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