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摘要]本文首先从课堂互动教学的内涵出发,界定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然后借助于相关部分理论为依托,根据平日教学中的亲身实践总结了互动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建构和谐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出了个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特点;策略
一、关于互动教学的界定
说到互动理论,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它的创始人米德,而真正将互动论发扬光大,用于课堂师生互动的是布列克里局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实验研究。这其中用到自我概念、解释、磋商等一系列活动,对课堂里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及在互动中角色等给予了新的阐释。我国学者郑金州在他的著作《互动教学》中认为:互动教学是使用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并依赖于对话,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的教学形式,不仅阐述了互动教学应该具备的特征,还提出了互动教学的五大误区:一是互动教学不是单向影响的教学:二是互动教学不是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三是互动教学不是追求互动形式的教学;四是互动教学不是单一的依赖于语言互动的教学;五是互动教学不是独自式的教学。
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
谈到互动教学的情景,具体可能发生在以下教学活动中,它可以是非正式的游戏,也可以是在生活和交往中。如教师与不同学生群体(数量上的个别、部分、群体)之间互动,大致存在两种形式:既可以在口头上,也可以是书面上的。
(一)过程中相互平等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我”与“你”的一种“碰”的关系,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教师和学生不把对方看作可占有、改变的对象,而是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中的“你”,沟通交流中的“你”,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参与一合作”关系,二者通过合作达成一种默契。
(二)教师控制的自觉性
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为主动和设计的一方必须对教学要素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已经不再是自发的控制,而是教师的自觉控制。它是指:“主体在认识、改造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世界的建构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教学看,这种建构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若是教师开展互动教学的行为时,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导致教学达不到应有目的。
(四)结果具有互惠性
就如交往双方总是希望通过交往活动,或多或少的满足自己的某种方面需要,不管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还是其他放面得,进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互动双方的互补互惠性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就是产生“教学相长”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恰恰是教学交往互补互惠的最好证明。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设
1、互动小组的预设。在正常开展互动活动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成绩的差异合理安排合作伙伴,因为互动学习是通过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的的。按客观实际为宜,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责任心强、组织协调力强的人担任组长。便于出现状况,教师应及时调整。
2、提前做好互动内容的准备。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前准备互动内容,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适合互动。例如:在数学的教学进行到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就必须以教师演示为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好互动形式,才能真正的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3、做好互动方法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方法,借此提高互动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把它分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教具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心得。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是教师没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我看过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互动,建立和谐、安全、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反之,如果师生产生不了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学生放弃学习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三)从生活入手,使学生乐于参与
在生活中用一些与教学息息相关而且生动形象的实例,使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才能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中。所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体验问题的现实性,就易让其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知识的概念及内涵,潜意识得去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