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学习两难抉择

2009-08-25 01: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对话教学品德与社会

房 玮

[摘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民主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沟通中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在交流中完善了学生的认识。在对话教学中引入两难问题的解决,学习两难抉择,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丰富。

[关键词]对话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应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德育的主阵地,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相比,不仅仅在内容上出现了改革与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部分。由于对话与协商在道德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对话教学的应用也就必不可少。

本文以上海科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会取舍》一课为例,介绍对话教学在学习两难抉择中的应用。

一、对话教学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极力提倡了“对话式教学”。它的出现震撼了以往单一“讲授式教学”的地位。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首先就以一种平等而民主的身份出现,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用一味地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所有信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对话的环境,构思对话的主题,在交流中鼓励学生主动的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释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成长的目的。

二、《学会取舍》课堂片断

教师:我们身边也经常遇到两难问题,一时难以做出选择。这儿也有这样一件事情,那么先由我们几个小朋友把这个过程演绎一下,同学们仔细看。

学生表演:晚上九点钟,莎莎为了几天后的考试而练琴,401的邻居在休息,301的邻居在写论文。琴声影响了他们,可是莎莎也不能放弃练习,怎么办呢?

教师:莎莎遇到了两难问题,你们觉得莎莎该不该放弃呢?

学生:不该!

教师:那不放弃的话又会不会影响别人呢?

学生:会。

教师: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她可以跟邻居商量一下,能不能稍微配合一下她练琴。

教师:哦,你是说她应该和邻居协商一下,那么这样,我们现在就即兴说一下,如果你是莎莎,你该怎么跟邻居交谈,如果你是邻居的话,会是怎么样听莎莎的意见呢?

学生(1):我是莎莎,叔叔阿姨好,过几天就要小提琴考试了,这几天我要多加联系,还请你们多多包涵。

学生(2):莎莎,那你可不可以抓紧做作业,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练习,可以吗?

学生(3):这个办法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两全其美。

教师:嗯,两全其美的办法,不错。

学生(4):你可以去买一个消音器。

教师:消音器干吗?没说清楚。

学生(4):把消音器装在小提琴上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声音了。

教师:哦,好的,现在我听说好像钢琴上有消音器,小提琴还没有。那么你们长大以后学到了本领,去发明消音器。好么?

学生(5):你可以去人少的地方练琴呀。

教师:你这是说换场地,换地方。也不错,这个办法。

学生(6):你可以先练指法,轻一点拉琴,这样就会减轻邻居的烦恼。

教师:那我是邻居的话,我会说,轻一点还是有声音,还是会影响我们休息。怎么办?

学生(7):你可以把门窗换成隔音的,这样就不会吵了。

教师:哦,从消音器上得到了启示,可以装隔音。这个动作就大了,不过方法也可取。

学生(8):莎莎你还可以去练琴房去练啊。

教师:换地点换到练琴房了。

学生(9):如果一时没有琴房或者消音器,你可以去你自己的小房间,再把门关上,这样或许声音会轻一点儿。

教师:那莎莎你怎么说?

学生(1):我会多多试试你们的意见,但是如果还是有声音的话,那就请你们多多谅解了。

教师:看来互相谦让,互相包容还是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不要危害他人利益,使大家都能够满足各自的需要。这样的两全其美的办法是最好的。

三、《学会取舍》片断简析

在这一课堂片断中,教师首先通过学生的表演,描绘了莎莎在练琴与影响邻居工作、休息之间产生的两难问题。同学们都表示莎莎不该放弃练习,但又的确不应该影响邻居。课堂讨论就在这样一个两难情境中展开。

(一)真实情境

《学习取舍》一课的授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是我们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我们要在自己的不同需要或者他人与自己的需要之间进行取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产生于具体的情境、关系中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与关系。获得的知识也就失去了意义。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也要依情况而变。所以,课堂上就首先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了一个真实的两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出两难抉择,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

以往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使用的往往都是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救火的小英雄,智斗歹徒的小男孩……课本中的小主人公与我们的学生之间总是有很大的距离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道德教育难免会变得很无力。如今的课本已经越来越具有生活化的特质,教材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莎莎练琴与保持邻里安静是一种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矛盾。教师既不能要求学生为了邻居的安静放弃自己的练习,也不能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邻里。在这种两难的情境中,对话教学就成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平等对话

在这一课堂片断中,对话首先在莎莎与邻居中展开,其中又穿插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保持在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

莎莎首先阐述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再由其他同学扮演的邻居提出质疑与建议。每个建议提出后,教师都会站在莎莎的立场上帮助大家分析是否可行。例如换成吃饭的时间练琴是个不错的方法,而让莎莎小声点儿练琴的方法可行性就不是很高,等等。教师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而是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参与讨论。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

(三)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解释知识的意义,知识对于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含义。

教师如果一味的使用灌输、说教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其实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在真正的情境中发挥作用。即使学生一开始按照教师的话来理解,在他遇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之后,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修改或者重新理解这些知识。因而在《学会取舍》一课中,教师就是让学生自己模拟情境,自己做出判断,进而自己为这种两难抉择寻求解决方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给与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经验的不足,在其他学生的发言中更新自己的观点,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知识建构。

(四)不足之处

当然,这段对话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中只有一位“莎莎”,其他同学都成了“邻居”的代表。虽然有教师进行补充评价,但是课堂中一边倒的发言状况并不利于良好对话局面的形成。如果讨论中可以形成比例相当的两方,通过对话进行互动交流,有来有往,这样的课堂氛围就更加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对话教学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呈现的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知识传授局面,而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自发自觉的知识建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又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可以说,对话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人性化。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对话教学品德与社会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