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点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09-08-24 09:27杨永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点拨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杨永新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学有了新的诠释与内涵,有效教学成了重中之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点拨、点评”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点拨 点评 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 物理

城郊学校的周边一般市井嘈杂。市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指导自己的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缺失了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必然影响到在校的表现,虽然校方对学生一再严格约束,但治标不治本,学生们上课打瞌睡、不守纪律、抄袭作业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已经失去了有效的作用,只有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教学局面。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途径。

一、新旧课程理念的区别

1.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至于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漠视了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窒息的人,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引导、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教学定位为交往,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针对教学环境、新课程理念,我校(此处指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九中学,下文同)提出了“双点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双点式即是在教师的点拨、点评指导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三环节即是预习自修—展示交流—反馈提升。预习自修环节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形式,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展示交流环节是:在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展示预习的内容,并加以点评;反馈提升环节是:师生共同对学习内容梳理,并对学生在预习、展示环节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同时教师将知识迁移、拓展。

二、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来说,选择、确定、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当今教学方法改革的精神为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依据学生发展水平和教师的素质条件;充分考虑教学的客观条件;力求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做到最优选择和优化结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可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新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取得最后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应当改变以往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应从“独角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学生发展特征来说,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时期,学生对任何未知事物都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特性。在课堂上,过度压制、束缚,被动接受,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张扬,不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20世纪中期,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认识既不源于主体,也不源于客体,而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活动。从学生个体素质来看,我校的生源,既不象城区孩子那样有着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宽阔的知识面;也不象农村孩子朴实守纪律,能吃苦耐劳,你很难让他们正襟危坐、步调一致听完老师讲授一堂课。利用他们爱动、爱做的特点,采用“点拨、点评”,指导他们自主学习,能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

表1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案例

三、“点拨、点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点拨、点评”教学方式是“双点式,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学习习惯。以下是“点拨、点评”教学模式案例。

1.“点拨、点评”的分类与作用。“点拨”即指点,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障碍,难以进展时,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稍作启示,以引领学生思考、讨论。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知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认知习惯不同,有些不易于同化,即学生不知往哪个方面去思考,从而易出现困顿,有丧失信心的倾向,这时教师及时“点拨”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也要“点拨”,起到拓展深化,以开拓思路;或者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加深理解。“点评”即评论,起着明晰正确,纠正错误的作用;还能化繁为简,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上适时穿插“点评”能帮助学生认清知识,理顺思路。

总结教学实践,可将“点拨”分为导入性点拨、提问性点拨、探究性点拨、迁移性点拨、拓展性点拨等;“点评”有点评优劣、点评精讲等。

(1)导入性点拨。导入性点拨就是在导入主题时,及时有效地点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良好的开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搭建了畅通的平台。但是,一味地把全部结论灌给学生,则会增加学生的依赖性,导致学生不愿动脑筋,思维势必变得越来越迟钝。

(2)提问性点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们往往观察过现象后不能提出问题,或不能提出合理性的问题,阻碍了进一步学习,这时教师的“点拨”起着引导、推动作用。

(3)探究性点拨。探究性点拨是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遇到困惑,无法进展时,教师及时点拨为他们指明探究方法、设计思路等。物理学研究有许多具体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科学推理法。这些方法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教师的点拨。

(4)迁移性点拨。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迁移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到原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心理上称为正迁移;另一种是已有的经验对于新经验的获得产生消极影响和干扰作用,这就是负迁移。迁移既包括知识、技能的迁移,也包括教材教法以及情感态度的迁移。迁移性点拨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一种知识引向另一种知识。

(5)拓展性点拨。拓展性点拨就是启发学生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思考。例如分析机械效率,教材是以滑轮组作为实例。滑轮组是一种机械,人们利用这一机械工作,就要涉及到机械效率。但仅局限于谈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这时如将内容拓展到其它领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斜面上拉一重物,这时人拉重物做的功是总功,重物被提高了,人克服斜面对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重物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将斜面也当作一种机械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6)点评优劣。回答过的问题、做过的习题没有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认识还会是停滞不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评,点评优劣,让学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例如:现有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水、细线等,你怎样测出一个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法有许多:①称重法。点评:操作简单、理论易懂。②阿基米德原理。利用量筒测出排出来的液体体积。点评:理论明确,但操作较称重法难。③阿基米德原理。利用天平测出排出来的液体质量。点评:理论明确,因涉及到天平的使用,实验过程较使用量筒复杂。此外,还可以只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算出浮力大小,但此种方法理论深奥,不容易理解。

(7)点评精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有可能不正确、不深刻,教师的精讲可以帮助学生端正认识,加深理解。例如直流电动机知识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仅凭学生自主学习是不行的,需要教师点评精讲。学生在充分预习后,教师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精讲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结构,直流电动机工作过程,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清楚的认识。

运用“点拨、点评”课堂教学模式有讲究,何处点拨,何时点拨,如何点拨都要顾及到。这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吃透两头,摸清障碍;认清方向,选准突破口;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评。如果将“点拨、点评”只是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教学手段,不注意适地性、适时性、适法性,那么点拨、点评将失去它的有效性。“点拨、点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大班教学的形势下,“点拨、点评”的实施只能从学生认知水平的共性上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还存在着差异怎么兼顾到?以“点拨、点评”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会降低课堂的知识容量、耗时,如何提高?遇到启而不发的现象又该怎么?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余本祜.普通教育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点拨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