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民
〔关键词〕 兴趣;激发;巩固;深化;
寻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4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接受知识,才能使学生由“要学”到“愿学”,再到“会学”和“乐学”。
一、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趣味性较浓、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如“坟墓里的火光”、“麦草堆的自燃”等),将学生引入奇妙无比的化学世界,然后再通过逐个讲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另外,化学实验对初中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新鲜事物。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成功地进行实验,甚至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巧借“口诀、顺口溜”巩固学生兴趣
有些化学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初中生来说,也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只要求记住就行了。但是,此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是兴趣易培养,也易转移,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丧失兴趣,特别是对比较枯燥乏味、抽象费解的知识更是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做到语言精辟而不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又或者能把有些难以记忆的知识归纳为顺口溜或押韵句的形式,效果会更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试管口要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一会儿再点灯;由黑变红撤去灯,继续通氢使铜冷,试管冷却再停氢,生成物是水和铜。”再如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概括为“设”、“方”、“关”、“比”、“算”、“答”。这样一来,学生带着兴趣记忆,记得愉快、记得轻松,也记得牢固。
三、精心策划课堂提问与讨论,深化学生兴趣
根据智力和基础等因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梯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例如,在讲授《食物中的有机物》一节时,我首先提问层次较差的学生:知道人体的发育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然后再问中上层的学生:各种营养物质在人的成长中有什么价值?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成就感。
另外,讨论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其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也能深化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兴趣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1. 表格法
即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再通过列表让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如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三异三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比较;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不同化学肥料的比较等。
2. 内容归纳法
即将零乱分散但有相关性的知识点不论篇章归纳分类,使学生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如元素符号中出现的六种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四表两图”(物质分类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表和各种物质中相互转化关系图,海水“制碱”、“制镁”示意图)等。
3. 相似关系比较法
即将新旧知识点之间有相似关系的概念放到—起比较,让学生找出异同,对比学习。如氢气与一氧化碳相似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炼铁和炼钢的原理等。
4. 相对关系比较法
即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点之间有对立关系的概念进行对比,找出差别,揭示实质。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的关系;水的分解与合成;新旧能源的对比;燃烧与灭火的对比等,这些对比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