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劳动课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劳动技能

2009-08-01 04:48汤金浦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学习困难教育方法

汤金浦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与统一要求教育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儿童的学习困难。运用个别化教育、情境教学、实践操作、生活运用等方法,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和学习乐趣。

关键词:学习困难;教育方法;劳动技能

中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了学习困难问题。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显然,孔子这时已经看到了个体学习困难这一教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习困难儿童有很多不良的个性特征,如冲动控制性差,缺乏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感知存在问题,低自尊、易受暗示,等等。有人经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孤独感、亲密感、同伴接受性方面与一般儿童有显著差异,他们自认为更孤独,缺乏信心,很少被同伴接受,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坚持性和自信心。那么在劳动课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劳动技能呢?我们经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困生缺失劳动技能的原因

1劳动技能认知贫乏

学生对生活环境缺乏正确的理解能力,而依赖于优越的环境条件,家长在其生活中包办代替,使学生的生活独立性较差,有依赖和惰性,更不愿在学习和训练上下功夫。

2劳动技能兴趣贫乏

学生对劳动技能训练消极、被动,“不会做”、“做不来”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他们缺少信心与内驱力。同时,他们兴趣范围狄窄、单一,多数学生对劳技训练常常局限于个别事物上,对事物的兴趣不能持久,稳定性差。

3劳动技能工序分解能力贫乏

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习任何稍稍复杂的劳动技能,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善于把劳动技能或制作任务分解。

4劳动技能迁移困难

学生能够学会某种劳动技能,能够在一种情境中正确使用某种劳动技能和策略,但他们学习呆板,要把某种学会的技能运用到其他的情境中去做则需要再经过时间和训练,无法将某种技能自动迁移到相类似的情境中。

5劳动中缺少勇气和自信

学生动机水平低下,缺乏进取意识,思想懒惰,态度消极,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存在自卑和自闭心理。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劳动技能

1运用个别化教育训练法,提高学困生的劳动技能

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每一个学习困难学生都具有自己特殊的、跟其他学生不一样的个性,就是说,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偏离常规的情况和原因,以及各自受教育的经历。那么教师在进行劳动课教学中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使教学内容能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中找到自信,促使学习进步。在劳动课中我们按照学生程度不同,给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劳动任务。例如,在教授“拌凉菜”这一教学内容时,对一般学生要求他们既会择菜又会切菜还会拌菜。对重度学困生,我们给他制定了简单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学习择菜,在他们掌握了这一技能后再给他们更难一些的教学任务,比如切菜等,让他们按照“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原则,进行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

2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困生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它、探究它,从中体味成功的乐趣,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在劳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教学环境,克服学困生的退缩、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乐学、爱学。例如,在学习“我是小厨师”这一节劳动课时,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厨师服装,让学困生戴上了厨师帽、穿上了厨师衣服,把他们打扮成厨师模样,然后教师为他们准备好了操作台,切好了西红柿,让他们做凉拌西红柿这道菜,学困生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就好像自己真成了一名小厨师,像模像样地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技能,拌好了一道酸甜可口的凉菜。在这个情境过程中,他们拥有了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让学困生建立劳动的自信和勇气

分层递进教学要求调动学生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提高其具体水平,将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与教学要求不断相适应,防止和克服学生学习困难。教师在劳动课中要尊重并时时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训练程序,把劳动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程序,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穿衣服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把知识拆分成:①先认识衣服构造、了解衣服的反正;②再了解穿衣服的程序;③最后学习系纽扣。这样就把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降低要求,一个环节完成后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进步,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让学困生始终在胜任学习任务、充满自信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和发展,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困生掌握劳动技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会促使智力发展。生理学家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与智慧。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劳动课的特点就是倡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掌握技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操作活动,不仅使学困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得所学知识,减少学习障碍,而且还能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在做青菜蛋花汤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洗菜-切菜-打蛋-做汤。整个过程,必须要由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如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参与,同时了解到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行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放多少水、盐、味精,什么时候放为好,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去记忆、思考、判断,从而发展了学困生的智力,激发了学困生的潜能。长此以往,学困生会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三、对学困生劳动教育的一些体会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的劳动教育,不仅使学困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增强了体质,发展了智力,更培养了学困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劳动教育能培养学困生的毅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每一项劳动训练都不是一学就会的,而是经过几次或几十次的练习才能掌握方法。所以说,在劳动中学困生坚强的毅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劳动教育培养了学困生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劳动中有时需要小组合作,与同伴配合共同完成劳动任务,例如,在学习制做《漂亮的拼盘》时,小组同学从选菜到拌菜,都需要同伴互相研究、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最后做出漂亮美味的拼盘。这些活动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教育,相信学困生会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

劳动教育能使学困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护公物,通过自己的劳动,更懂得爱惜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能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尝到成功的喜悦,能认识自我,“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能做事”。劳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去完成劳动任务,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

在维护学习困难学生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特殊教育教师、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使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都体现出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强调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困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困生早日走出学困境地,成为充满自信的少年。

猜你喜欢
学习困难教育方法
浅析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及对策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一个都不能少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