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几点体会

2009-08-01 07:06马秀清
关键词: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体会

马秀清

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6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的学习自主性,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50-02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简而言之,所谓“自主”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只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取新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我体会到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提问中自主参与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问大有学问。课堂上,如果教师不停地问,学生只能疲于应付。况且,问得太多会分散学生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导致重点不突出,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得动脑筋。再者,如果教师把所有问题都提出来了,学生就无从发现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了,其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因此,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提出突破难点、引导思路的问题,留下其他稍浅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去思考。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以前学过的、能用来显示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吗?根据得到的图形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动手剪拼,然后再小组讨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会自我提问:以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剪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即利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品质,体验到自我获取知识的乐趣。

另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往往各不相同,有时差异相当显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照顾到学困生,也要兼顾优等生,达到人人动手动脑、全员参与的目的。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抓住了量与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只设计了题目的条件:“一本书共6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2,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问:第一天看了多少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剩下多少页没看?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多少页?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若把条件改成第二天看了剩下的1/3,上面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诸如此类,层出不穷。学生都能大胆开创思路,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参与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需要教师激发。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感知、自主参与。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三个层次动手实验、观察、发现、推导。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动手试一试,看能拼成哪些图形?引导学生分析拼成的图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猜一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动手操作,之后在小组讨论中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又会怎样呢?通过以上动手拼图、动眼观察、动脑思维找到内在联系,口述公式推导过程等,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参与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使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如,要给教室里两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1.8米,宽1.5米,至少需要买多少平方米布?学生很快解答如下:1.8×1.5×2=5.4(平方米)。一个学生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讨论后,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和关闭,还需要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宽度和窗户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 长度。还有的说,质量好的布要精确些,质量差的布要放长些,而买什么样的布还与使用者的经济条件有关。此时,学生所进行的讨论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让学生在练习中自主参与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中学生认知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更好地发挥参与的效果。比如,在选编练习题时可以采用配置两个“题组”的办法。

A: ① 1.2×15+15×8.8

② 6.4×27+4.6×27-27

B: ①(1.48×2+1.48+1.48)×2.5

② 0.8×7.25+0.8×1.75+80×0.01

③31.4×2-15.7×2+62.8×2=_×(2-_+_)。

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把两组题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习题,也可以两组题交错选择。有时还可只出现一个题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做,能适应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学生兴趣高,投入快,就会学得主动。

五、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参与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既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又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利用数学课本,做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课后要求学生温习课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学习,在参与中学会读书,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也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书边动脑,边做笔记边划重点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课前要求学生按以下提纲预习课本,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①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②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③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在推导公式时,应要求学生阅读、结合课本,提出需探究的问题,例如:①圆锥体积和什么有关?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③怎样转化?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动手做实验,发现规律,推导公式。在求解时,要求学生看例题,明确求圆锥体积所需的条件以及求解的运算格式。课后强调问题学生复习巩固三个要求:①弄懂公式来历;②理解记忆公式;③会用公式求体积;并在书上的关键、要点处做上标记。

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参与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拓展,增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得以延续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由于土豆形状是不规则球体,学生又不具备球体体积计算能力,学生探索测量土豆的体积需打破直接测量的思维定势,进行创新,将土豆放入装满水的圆柱形水桶里间接测量:放入后水会溢出来,这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取出土豆后,桶中的水位会下降,测量这水位下降形成的空间,就得到土豆的体积。这样,学生对圆柱的体积不仅做到了领会、应用,而且还有分析、创新。

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必须改善与学生的关系,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有充分表现自己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机会。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不断转变更新观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努力敞开学生心田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学会到会学,使外部因素转化为学生的主体内部动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体会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