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萌 肖勇刚
【摘 要】文章对当前一般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完善弹性学分制;开办兴趣特长班;展开分层次教学;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出了“一对一”帮扶制,以真正开创“人尽其才”新局面。
【关键词】一般高校 教学管理 改革创新 思考
由于扩招后生源的充足和生源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给一般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历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要想解决扩招后带来的问题并使中央的目标与要求得到具体落实,首先是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要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尽管近年来广大有识之士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诸多领域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发扬光大,进而使高校体系机制尽善尽美。
基于此,本文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教学管理树立改革创新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明确当今和以后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拙见,以期更多的志士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一、完善弹性学分制度,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一)现状分析
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下虽已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弹性学学分制存在以下弊端:
1.弹性学分制允许跨专业、跨年级选择课程。但一般的院校仅限于在水平相当的同一所学校选课,并不存在跨校选课,不存在跨地区选课,更不存在跨国家选课。
按照弹性学分制,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根据课时计算学分,学生修满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取得相应专业学历、学位证,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准予毕业或提前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这无疑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优点昭然显见:可以培养多方位各层次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对那些积极进取,勇于向上、成绩优异、心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克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现象,根据社会需要、兴趣爱好,跨专业、跨年级选择课程,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或者拿到多个学历与学位,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更广泛、突出,社会面向面广,就业与岗位选择机会增多,就业能力加强,对于以后从事工作能快速适应多变的高节奏的社会发展,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显著加强,工作中能独挡一面,起到骨干脊梁作用。但一般的院校仅限于在水平相当的同一所学校选课,或者可以跨校选课,不存在跨地区选课,更不存在跨国家选课。而且,这种弹性学制,只是满足其中的少部分优等生。而一般学生的想法只是保证自己顺利拿到两证。故此,他们跟随大班选课。这批学生又分两类:第一类扎扎实实忙于学习现有的课程,第二类懒懒散散随便应付现有课程。对于第一类学生,要求他们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用发展与创新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帮助他们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但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在课堂上又似听非听,不用心思考,懒于学习,疏于进取。另外,对于成绩较差不能按时毕业或生活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或为拿不到两证或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继续就读而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2.对于获得发明创造专利、技术革新、参赛获奖、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中获奖项、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证书、思想品德突出的,在弹性学制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相对来说,理论学习课时过多,而生产实践课时较少,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4.在现有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完成学分而学,失去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5.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考试考核办法同样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上述(4)现象情形下,部分教师不能放胆创新,教学上有顾此失彼意味,最终还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采用传统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单一,常常是围绕着学生的考试而教学。
(二)完善措施
学校要统筹兼顾,大胆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分制度,建立更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制度建设,激发学生创造活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创学生各尽其才新气象。
1.完善弹性学分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允许他们不但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还可以省内外、国内外跨学校选课,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决定是否可获取相应的学分。只要两校之间制定相关制度,相互承认学分,允许学生跨省内外、国内外式的跨校选课,大胆地跨出地区,跨出国门,这种举措意义非凡,必定迎来社会各界鼎力支持,迎来历史上开创性的一页。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校教学风范,体验不同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又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跨国式的跨校选课,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出国欲望,还可以增进两国的学科建设以及科学、文化、技术、生产等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的友谊与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
2.对于获得发明创造专利、技术革新、以及在诸如制作模型大赛等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中获奖项的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制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证书的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制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参加教育部门组织和认可的国际、国家、省、部、市级比赛获奖的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制可以获得奖励学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表现突出获国家、省、部、市、校级“三好学生”或其它荣誉奖项的学生根据相关学分制可获取相应的学分。
3.在现有基础上更长地延长学习年限,更好地让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一方面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或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早地认识社会,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同时还可以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广东省教育厅规定,学生学习年限可延长至8年(专科7年)修完毕业所需学分。
4.压缩学校理论授课课时,降低相应学分;加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与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延长其时间,加大学分,允许学生以“工作”的方式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面向社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加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质量和效果。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厚基础、重技术、重能力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劳动和生产实际当中,联系理论与实际,用心体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积累经验,摒除“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为将来培养一大批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技术骨干,推动社会进步。
5.学校以及任课老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灵活变换考试考核办法,灵活变换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但不能对考试考核放得太宽、太松,而带来负面影响。
考试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具体学习活动过程的到位,每一个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才有可能达到考试成绩的最优化。考试是目标,是诱因,是导向,是检验每个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效果体现。学习过程是圆满实现考试目标的有力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朝着考试目标而努力。人,是一个复杂而又高级的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惰性等多种复杂因素,如果没有考试目标,考试制度不严格,控制监管不力,人的惰性就有可能起作用,自我约束程度不够,无法自觉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二、开办兴趣特长班,亮出学校特色
小学、初中、高中学校,都有兴趣特长班,学生们并能以此进入自己的理想学校。有些学生能继续自己的爱好、特长,但有些学生却只是以特长为平台跨进高校。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社会行业的复杂、高校专业的繁多,之后兴趣、爱好逆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表现的愿望也十分强烈。而一般高校在课程的开设与管理上,供学生选修的科目少,而要求的学分多,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特长意愿去选修,不能人尽其才,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赋。
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允许师资与科研力量雄厚的有条件的院、系、教研组开办具有特色的教学班。一方面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激情,培养学生自信理念,凸显自己知识水平与技能,为国家输送特色人才提供渠道,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相关国内、外竞赛,为国家、集体争取荣誉,并以此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开办兴趣特长班,推动学校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根据学校特点打出学校特色鲜明的“招牌菜”,是进行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
另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面向中学向中学生进行招生开办兴趣特长班,根据学生在兴趣特长班的出色表现并综合中学平时成绩可以免试进入高校就读大学,为社会培养出色的专门技术人员。
三、“以人为本”,开展分层次教学,保护学生个体差异
因为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但社会发展的速度极快,波及到高校输送人才的质量要求高、专业涉及的范围加大。这样,少部分成绩差、能力低的学生学习压力不堪重负,并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按时毕业、拿不到学历学位证、退学、甚至于离校出走、自杀等危机事件突发,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阴影。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教学策略,是一种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教学模式,更是因材施教的需要。学生由于喜好不同,方向发展不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爱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重在开展创造性教育和能力发挥的培养。一方面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唤起基础差的学生的自信,保护了学生个体差异。俗语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鼓励他们从实践、技能、其它领域提高自己,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人尽其才”新局面,体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同样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孙中山同志亦说过:“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教师应从国家利益与社会全局的发展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素养与能力,把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采取“一对一”帮扶奖励制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老教师即使自己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雄厚,但也实感知识更新的节奏强烈。青年教师渴望成长,但得不到高效快速的培养,时间、精力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少,处于一种“蜗牛式的爬行”,老教师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育祖国栋梁的巨担,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水平和能力。另外,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采取相互学习式的“一对一”帮扶制,收效大的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奖励,充分调动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青年教师要肯下功夫,虚心请教,多听课,多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不走过场,深入问题本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领会,分析和总结,加强经验交流、学科交流,从中吸取其精华,扬长避短,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特点,打造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风格,教学与科研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而老教师可以从青年教师那儿学习先进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寻求精神斗志和科技创新动力,将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成为自己每天的必修课。永葆青春活力,为工作与生活增添亮色,为国家的发展、兴旺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一对一”帮扶制,也能很好地适用于学生。弥补和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将来的团队合作精神奠定了基础。现任美国总统这样说:“我喜欢的一句中文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忙”。
五、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涉及面广,需随不同时代、不同学校、社会需求等而不断更新。文章由于篇幅限制,所提观点均淡淡而谈,本欲面面俱到而恐不得,旨在抛砖引玉,祈求同行志士合力探讨。
参考文献:
[1]杨道武,朱志平等.我校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5,(2).
[2]刘绍勤,曹红英,柳见成.论教学管理中的辩证法系统观思想及其指导意义[J].长沙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5,(1).
作者简介:张晓萌(1972-),女,长沙理工大学讲师,硕士,从事教学及土木工程研究。
肖勇刚(1965-),男,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教学及土木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