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体特征探微

2009-07-15 04:42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

王 锐

摘 要:《桃花源记》的文体之妙,妙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对《桃花源记》的文体特征进行多元探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丰富化的欣赏过程。

关键词:《桃花源记》 文体解读 “四像” “四不像”

一篇妙绝千古的传世奇文必然有它不同于一般平庸之作的思想内容上的积极进步性和艺术形式上的独具匠心处,在此仅就《桃花源记》文体之妙略窥管见。

一般认为《桃花源记》题目中的“记”就是表明文体的。“记”,是古代的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或某种事物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桃花源记》的文体之妙妙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而这“四像”又“四不像”的文体新解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桃花源记》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和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以及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与复杂微妙的内在情怀。

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所谓小说,是运用叙述、描写等各种艺术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具备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桃花源记》,无论是就小说的概念和特点而言,还是就小说虚构故事的写法和设置悬念的技巧而言,抑或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而言,看作是小说或短篇小说或小小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来看《桃花源记》的题材与主旨:文中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的社会,正是当时长期战乱、人剥削人、人和人的关系异常恶劣的现实社会对立面的反映,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很明显《桃花源记》的特征跟志怪小说的概念和特点是一致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176页)说得很明确:《桃花源记》“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皆因“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我们也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181页)在“作者简介”中说得很清楚:“(陶渊明)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耿静、张书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快读》中也说:“除了诗歌以外,陶渊明也擅长散文与辞赋。他的散文也像诗歌一样,以朴素的语言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绝无当时一般作家的雕琢气息。例如:前面谈到过的《桃花源记》,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他那乌托邦的理想。他把桃花源写得那样美好与淳朴,使历来不少读者为之神往。这不仅由于思想本身的进步性,也由于文章的生动和富于形象。”林东海在《桃源漫步——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中说:“记对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写得详而且尽,而文字却能做到简洁而生动。叙事一波九折,引人入胜,写景略加点染,如在目前。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散文。”由此可见,《桃花源记》早已被人们视作精美散文而推崇备至。

我们还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游记,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叙游览经历与山川风光的作品样式。游记题材广泛,既可以写名胜古迹、山川风光,又可以写社会状况、风俗人情;写法灵活,既可以叙事写人,又可以状物写景。《桃花源记》就是一篇魅力无比芬芳的游记。它正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一定的游踪谋篇布局,运用游记的基本写法“移步换景”、层次分明、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居民生活的幸福、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状况。美丽、神秘、幸福的桃花源也正是作者闪光理想的依托。只不过,它不是写作者本人的游览经历和旅途见闻,而是写渔人的桃花源之行;不是写实实在在的人间胜景,而是写似有若无的世外仙境,而这些地方恰恰又是它极富于独创性、远远高于一般游记作品的品位之所在。

我们还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是一篇别有寄托的寓言。

寓言是叙事文学的一种样式,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其特点是把深远的教育意义,寓寄在优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发人深省,使人从简单的故事中领悟出深奥的道理。近年来,有不少人都对《桃花源记》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寓言式解读。

李相银对《桃花源记》作了寓言式解读:“文章以刘子骥的传说作结,并非是为了借助历史上的实有其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而是突出了作者对这样的所谓高尚人士的质疑,从而将文章的中心转移到对渔人的否定来表明对渔人的批判立场,以达到劝戒世人的作用。渔人因为不守信用,所以应该得到教训。其寓意不言自明:为人要重承诺,守信义,否则必受惩罚。”

杨玉栋在其论文《〈桃花源记〉“渔人”新解》中也曾论述道:“《桃花源记》的主题不仅在于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的向往,而且直接通过对‘渔人的身份设计表达了作者对不守信用、虚伪奸诈、趋炎附势的官场、市井媚俗之徒的强烈讽刺和批判。”

林东海在《桃源漫步》一文中说:“多数人认为桃源不是纪实,而是‘寓言。宋赵与时《宾退录》说:‘靖节所记桃花源,人谓桃花观即其处,不知公盖寓言也。”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也说:“予窃意桃源之事以避秦为言,至云‘无论魏晋,乃寓意于刘裕,托之于秦,借以为喻耳。”这里指出了陶渊明的诗并记,并非纪实,而是“寓言”,是“作斯文写幽意”。显然桃源故事只是借以表现所“寓”之“意”的材料而已。

由上论述可知,即使是把《桃花源记》当作寓言,它也是一篇寓意深远、非同一般的“大手笔”。

当然,《桃花源记》绝对肯定的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中学教师实用语文辞典》在“陶渊明”辞条的解释中说:“《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所以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方式,所以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题标为《桃花源记并诗》,终至于‘喧宾夺主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应该是对《桃花源记》的文体特征进行多元探微,让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丰富化的欣赏过程的审美价值和真正意义所在吧!当然,这肯定是由《桃花源记》文本自身的文体特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决定和制约的,而且这个决定和制约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潜力、无限的启发性意味和永久的个性化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福光,马凤藻.简明文化知识辞典[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耿静、张书珩.中国文学史快读(上)[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3]林东海.桃源漫步——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A].古代文学作品鉴赏[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中学教师实用语文辞典》编写组编著.中学教师实用语文辞典[Z].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王锐 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 737109)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太守到底傻不傻?
《桃花源记》文体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桃花源记》教学方法探析 
经典之光照亮现实
试析西方画家笔下的绘本杰作《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解读《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的感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