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红
摘 要:尹芳。吉伯作为世界级的插画大师,从西方人的角度,用绘本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经典作品《桃花源记》,绘本在角色塑造、情节设计、艺术手法的运用、绘画技巧的展示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篇千古杰作。
关键词:《桃花源记》绘本;东方;西方
中图分類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81-01
数百年前,陶渊明先生借《桃花源记》描绘了恬静悠然的自然景致、淳朴敦厚的世态人情以及无为祥和的政治,勾勒出他对至善至美之地的向往,遍植桃花的世外村落也一举成为后世无数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数百年后,中国著名画家蔡皋女士和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先生合作,出版了《桃花源记》的经典绘本,把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对陶渊明先生的推崇敬仰,把画家对理想中太平盛世、心灵家园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都通过细致入微的描摹,通过灿烂无比、庄严无比的丛丛桃花树生动地传递了出来,成为备受赞誉的当代中国绘本代表之作。读者有所不知的是,还有两位外国画家用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之极的绘画风格,为我们呈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桃花源记》,让我们可以在中外作品的比较和碰撞中,开阔视野,加深理解。
这两位画家是夫妻档,一位是英国的尹芳·吉伯,一位是加拿大的丹尼·纳诺。两位都是享誉世界的知名插画家。《桃花源记》是他们第一次以东方故事为主题的绘本。如果说,蔡皋版本的《桃花源记》是基本忠实于陶渊明原作的再现式绘本作品,更富于中国特色;那么尹芳版本的《桃花源记》则是以《桃花源记》为基础,保留其精髓和内核,融入了更加大胆、瑰丽奇幻的神话想象的东西方融合的绘本改编杰作。
作品描绘一位年轻的渔夫划着小竹筏缘溪而行。一只美丽的蝴蝶引导他划入两岸开满粉色桃花的河流中,他泊船上岸,穿过幽暗的洞穴,看到豁然开阔的美丽田园。他从桃花树上意外救下了一位孩子,受到村民热情款待,还见到了一位美丽无双的神秘女子。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边庆贺,女子翩翩起舞,渔夫则以竹笛应和,两人暗生情愫,互赠信物。渔夫回家后被官府逼迫带路重找桃花源不得,被官府责打。官府大船终于驶进了结满红桃的桃花林间,官兵们摘下桃子啃咬,却突然间双目突出,变成了可憎的长须鲶鱼,此时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出现了,她骑在一条巨大的鲶鱼背上翻江倒海,将官府大船倾覆。渔夫也被浪冲上了岸边,醒来时发现身旁放着那只竹笛,却再也见不到佳人。
这对画家夫妻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按照自己的独特理解巧妙融合,使得这部经典之作焕发出不一样的动人心魄的异彩。
首先,体现在对原作精髓和东方色彩的灵活把握上。
其一,尊重原作基本情节和精髓,以渔夫的误入桃花源,发现世外美景为主要线索和内容,展现陶渊明心目中的太平盛世,表现中国历代文人对于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的不懈追寻和向往;其二,严格考证,在器物、人物造型、服装等种种细节上尽量考据东晋史料,还原当时风貌;其三,在画风上大量参考中国宋代画作,以淡雅的单一色调作为衬底,尽量呈现宋画特有的淡雅,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其次,画家大胆融入了个性化的、富有西方色彩、现代风格的诸多创意表达。
绘本用更现代的西方技巧讲述故事,在人物角色定位和故事情节安排上别出心裁。渔夫定位为一位年轻的、风流倜傥、会吹竹笛的英俊渔夫;增设了一位如桃花般美丽无双的神秘女子。这对青年人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懦弱与坚强,忏悔与反思,成为绘本《桃花源记》动人的爱情明线。桃花女的加入不仅增强了绘本的故事性、戏剧性,还将抽象的、一般绘本读者不易理解的桃花源境界具像化。那位美丽神秘的女子,不正是若隐若现的、人们终身追求而不得的理想世界的化身吗?
从表达方式来看,画家增设了诸多细节和道具,巧设伏笔,处处照应,增加象征意味,丰富了绘本的画面和原作的内涵。其中蝴蝶贯穿整个作品,忽隐忽现,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器物、衣饰上,引领人们走入桃花源盛世,探索美好乐土,更营造出一种庄周梦蝶般虚实结合、扑簌迷离的氛围;仙鹤好像守卫桃花源的门卫;船灯则好似引领人们心灵穿过黑暗迷茫的明灯。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西方绘本中非常普遍,在这里更是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把画家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用个性化的方式传递出来。
其三,从绘本的设计风格和绘画技法来看。画家将绘本设计为长24.3公分、宽25.3公分,近似正方形的开本,让插图在比例上呈现方正的构图与视角;以画家擅长的彩铅技法精心描绘。值得一提的还有画面色彩、明暗的变换、排版的丰富设计等种种大师级的巧妙设计。如渔夫最初沿河寻觅时的蓝色幽暗、初见桃花源时的粉色烂漫、村民们杀鸡迎客的黄色温暖、依依离别时的黯然幽蓝、官兵闯入时的褐色阴沉等等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色彩交替出现,暗示故事时间变化、情节发展和人物情绪的变化,美不胜收。据说画家最初准备用彩铅描绘背景,但效果不佳,最后改为用不同的色纸代替,取得极佳效果。
有读者提及,看此绘本“只觉得满眼都是梦境般的色彩,画面写实中又带着虚幻,恍惚间仿佛能透过纸面闻到桃花的香气”,确实如此。
比较蔡皋女士和尹芳·吉伯的《桃花源记》两本大师级的绘本,除了给我们以同样绝美的视觉享受之外,还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更多元化地审视、展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品,并用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世界性语言传播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