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开
【摘 要】电子备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已在各校蓬勃开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备课的原创性、教师的钻研性、管理的规范性等。本文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尝试从应用层面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出一些提升电子备课应用绩效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备课;绩效;提升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区域内所有学校均建成了校园网,网络应用系统不断完善,教师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电子备课、网络教研、教学资源共享、无纸化办公等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入。但在信息化应用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育理念落后、应用层次不高、评价管理滞后等等,使信息化投入与实际产生的绩效不符。
绩效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本文拟就当前学校普遍实行的教师电子备课这一信息化应用项目,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致力于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行为和方式,尝试从应用层面出发,归纳整理出一些提升电子备课应用绩效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什么是电子备课
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日趋广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这次变革的过程中,对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子备课应运而生,已成为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点和突破口。
那么什么是电子备课?至今不少教师对它的理解仍十分模糊,他们认为,把现有备课本上的书面文字输入到电脑里,需要时再打印出来,就是电子备课。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电子备课与传统意义上备课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区别是电子备课的内容更广泛,不仅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更主要的是很多备课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设备进行展示,学生也能使用。个人认为,广义的电子备课泛指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教师的电子备课是面向课堂教学,设计一个内容丰富的备课资源包,其中既包含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包括面向学生的资源设计,如多媒体课件、背景知识、习题设计等,它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电子备课资源包可以反映出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而狭义的电子备课是指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电子化的教学设计稿。我认为如今的电子备课应主要从广义的角度去探讨。
电子备课的优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上无准备之课。但传统的备课方式,借助一支笔、一本教参、一本备课本的手工抄写模式,教师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手工抄写上,甚至有的教师忙于应付检查,根本没有时间去很好地钻研教材、教法,也就无从谈起备课质量了。实施电子备课,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实施区域资源共享,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有利于提高备课效率
教师采用电子备课,可以克服传统备课方式中过多地把时间消耗在查找资料和手工抄写等方面的弊端,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复制、粘帖等编辑功能,使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撰写和修改教学设计,从而极大地提高备课效率。另外传统的手工备课,修改、备份不易,保存时间有限,二次利用很困难,也不利于教师的个人反思和进步。
2.有利于提升备课质量
教师采用电子备课,首先可以节约大量手工抄写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到教材钻研、教法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资源的准备上来,备课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提升。其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具备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的功能,可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能借助教材和教参,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同时通过网络提供的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如论坛、即时通讯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随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同行的点评,共享他人的智慧和成果,这样必然会很好地提高备课的质量。
3.有利于区域资源共享
电子备课形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借助网络共享平台,构建成为教研组、校级或市级等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备课资源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依托此网络备课平台,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内优质备课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可大面积、整体提高区域备课的水平。
4.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在电子备课过程中,如能积极引入共建共享的集体备课理念,充分发挥网络交流、互动的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智慧的共享,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电子备课过程中,因为电子备课资源可以借助网络实时流动,所以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一般教师可以慢慢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软件,学会鉴别资源素材的方法,体会优秀教师教后反思,从而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使教师个体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当前电子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不少学校已率先使用了电子备课。教师从传统的手工备课方式转变为信息化备课,利用计算机网络,重组资源,共享教案,极大地提高了备课质量,电子备课深受教师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也出现了不少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问题。
1.复制多了,钻研少了
“电子备课真方便、复制粘贴全搞定”,一学期的课几分钟就备完了,电子备课本来是想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中解放出来,却未曾想到滋生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不少学校实施电子备课后,出现了部分教师简单复制,随意抄袭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这种便捷方式的诱惑下,将“认认真真进行钻研,实实在在做好设计”这些备课的基本要求抛至脑后,缺乏独立钻研和思考,直接复制他人的教学设计,以应付检查。
2.共性多了,个性少了
计算机网络将Internet、QQ、E-mail带到了我们身边,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共享资源实在方便。一方面当前网上成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不少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学校,已形成了成套的校本备课资源,各类备课资料俯首可得。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的备课千人一面,备课和教师、学生实际三者之间严重脱节,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自然也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尤为可怕的是这样的电子备课,不仅容易扼杀教师的独立思想,更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长此以往将极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3.文字多了,资源少了
实施了电子备课,不少教师可能仅仅是从“写字变成了打字、有纸变成了无纸”,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反而忽视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同时,没有注重更好地做好资源设计,特别是富有实效性的多媒体、实物资源等,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4.麻烦多了,便捷少了
在传统的备课方式下,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备课工作了。但要采用电子备课,必须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环境,同时教师必须要具备比较熟练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电子备课无法有效实施。当前,仍有不少学校尚未实现教师人手一机,更甚者是一个办公室十多人合用一台计算机,不少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不够高,特别是文字输入和教学资源设计能力比较薄弱。这时实施电子备课,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反倒不如传统备课便捷了。
如何提升电子备课的绩效
电子备课的优势显而易见,但要切实提升电子备课的绩效,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在实施电子备课的环境资源、教师能力、规范管理等诸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个人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电子备课的绩效。
1.电子备课的设施设备要进一步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子备课的普及实施,必须要有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支撑。一方面,学校要建好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为教师配备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要达2:1以上,各教室要配备必要的多媒体“班班通”设备,数量要达5:1以上,否则教师的电子备课将无法真正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构建校本网络备课软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电子化的教学设计和资源设计,同时还可与校内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这种面向内容的协作式备课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电子备课效率和质量。
2.电子备课的教师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要实现有绩效的电子备课,教师是关键。各校应进一步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一线教师均能熟练掌握信息化设施设备和软件平台的操作技能,为教师便捷地开展电子备课打好基础。培训可采取“骨干引路、分层推进、互助合作”的方法,让中青年教师先带头示范,让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互助结对,这样教师的操作技能就能很快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了,从而电子备课就能很好地推广了。同时在教师培训中,还可积极引入奖惩考核机制,使之和教师职称评聘、评优奖励挂钩,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
3.电子备课的常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
电子备课一旦全面普及后,将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子备课有别于传统手工备课,有其特殊性,在管理上需要学校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教师特点,教师实行电子备课后,在书写的工作量得到了减轻的同时,使他们能积极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和互动优势,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吸收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不断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体现“制度制约”的管理理念。我们可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到精心备课,勤于钻研,实现备课资源共享,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要根据实施电子备课的新情况,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制定新的备课考核制度。在考核评价方面,可以变原来单纯的检查教案为综合检查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资源设计;变原来着重检查教案的设计内容为重点检查教学设计的个性特色和教后反思;变原来的书面检查为走进课堂、评价学生来检查备课的质量;变原来的校行政单向检查为网络公开、教师互查等等。这正如一切新生事物刚开始时一样,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管理经验,使电子备课不断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4.电子备课的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建立
在工作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先期实施电子备课的学校,有部分新教师,平时习惯于使用别人的设计,自己一般只稍加修改。甚至个别已数年都不曾独立备课过,长期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因此学会独立设计一堂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学校管理者应对电子备课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不能沿袭传统手工备课的机制,要创新备课流程,激发教师创新的活力。如有的学校提出了“集中学习、分工备课——共享资源、个性修改——课后反思、形成案例”的备课流程;有的学校提出了“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备课理念;有的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简案、个人内化详案;资源素材共享、成品课件自制”的方法,这些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是要设计适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使电子备课变得鲜活而充满生机,变得广阔而更有价值。电子备课势在必行,但要追求电子备课绩效的最大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研究、探索,使备课这一教师的传统工作迈向科学化、网络化、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倪震祥.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绩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5)
[2]王林玲.海宁市小学教师备课情况调研报告.嘉兴教育,2004(9)
[3]佴永春.浅谈“电子备课”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