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何谈创新?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
变。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面对初中生,笔者不禁有些后怕,因为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教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说;总怕错,所以不说,久而久之成为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学生总期盼别人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分段,每篇文章都要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能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学生第一次发言就扼杀其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是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笔者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是鲁迅与长妈妈的故事;有的说是一个保姆与《山海经》的故事;有的说是一个孩子与《山海经》的故事;有的说是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创造性阅读的内容,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培养能力。
注重自主学习
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学生要能够自己做主,有选择、有支配能力。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独创性,所以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主性的培养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更要推动学生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独创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
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完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笔者认为:1)要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抄报,向社报投稿等方
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而在《安塞腰鼓》一课中,笔者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淄区梧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