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009-07-07 07:36靳洪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物态烧杯试管

靳洪彦

探究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在进行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注重文本的形散神聚的特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每一节课都渗透着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比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等都离不开物态变化,它通过人工降雨、降雪、太阳风暴,生活中用到的冰箱、空调、电脑,生产科技中的炼铜、蒸汽机、蒸汽轮机、晶体制作、热管的导热、肿瘤的治疗等知识来说明物质不仅存在多种状态,同时还在进行着物态变化。这些知识从形式看是零散的,但它更能够证明出我们的世界离不开物质及物态变化的,只有认识文本的形散神聚的特点,才能做到备课时把握主线,讲课时重点突出。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既然要进行探究性教学,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博古通今,了解交叉学科,尤其是具备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职责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应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成为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物理教师应通过丰富幽默的语言,真实客观的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向导演那样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物理规律,观察、猜想、探索、归纳,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再是配角,而是和教师一样,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

在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再补充相关知识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文本仍然是教师备课讲课的主要依据,通过研究文本了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文本的深度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的,文本的广度是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制约的,同时文本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内容,文本知识学得好,补充的知识才能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不注重文本知识,或不讲文本知识,而是补充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并且有的知识过于深奥,这样教学会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加障碍,产生厌学心理。

不仅要利用好电化教学手段,还应注重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时尚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把不动的画面变成可动的画面,能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地表现出来,能把不易观察的不易做的实验反应出来,但是它必定不是真实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这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学习物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由于有了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文本中的实验,或该补充的实验全不做了,这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物理教学中穿插实验,效果极佳。例如,笔者在教学“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一节时,演示了蒸汽机的实验,学生做了蒸汽轮机实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实验教学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

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就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言,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但是他们这种积极性又是短暂的,遇到小小的困难就会消失,最后导致学习的失败。因此,创设物理情景,能启发和稳固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汽化和液化”内容,在探究沸腾条件时,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插入烧杯的水中,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加热;过一会,会发现烧杯中水在沸腾,而试管中的水始终不能沸腾。就此,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烧杯中水能沸腾而试管中水不能沸腾?他们在沉思,在猜想。有的学生说是试管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有的学生说是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而没有对试管中的水加热,等等。然后师生用演示温度计分别测量了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结果,都达到了沸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探究出:要使液体沸腾,除了达到沸点以外,还需对液体不断加热。之所以烧杯中的水沸腾,是因为烧杯中的水不断吸热,而试管中的水吸收不到热量(没有温度差,不存在热传递)而不能沸腾。通过合理的创设情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镇中学)

猜你喜欢
物态烧杯试管
“物态变化”知识延伸
特别的“冰袋”
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凝固常见到
“物态变化”知识拓展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试管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
快速溶解物体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