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步”为基提高课堂效率

2009-07-07 07:36乔梅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五步笔者诗歌

乔梅林

多年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许多多的教师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而今,在关于语文改革的提法纷杂,各地的高考趋于相异,新课程改革又加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应掌握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是要做到“导”

“研”“悟”“赏”“练”,即:导读、研讨、领悟、赏析、精练。

导读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的繁琐分析。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参的分析,再加上个人的见解,对课文大加分析。殊不知,这样做既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作和使用语文工具……不允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这一教诲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变讲解分析为导读,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导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破除课堂教学中的程式化,做到因文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善于运用模式,这就是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不拘于模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破除僵死的、机械的模式,从实际出发,因文而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志公先生的谆谆教诲,必须牢记在心,要不受“传统习惯”束缚,变教学生学习为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善于抓住重点,明确主攻目标,采取不同方法导读。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而每篇课文又各具特色,教学要求也不同,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不同的导读方法。例如《祝福》这篇小说,笔者认为教学主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情节的发展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具体教学时,紧紧抓住“倒叙”“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的这一结构特点,抓住“在记叙基础上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的这一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导读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笔者认为,“邹忌讽谏齐王”应是教学主攻目标。教学时,抓住邹忌的类比推理,即从生活细节来提醒齐王受蒙蔽之深,从而劝谏齐王纳谏这一点,引导学生研谈课文。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研讨

“研讨”是学生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进行的研究讨论。这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培养他们说的能力的较好方法。一篇现代文,学生借助课文的“提示”,认真阅读以后,是完全可以掌握大体内容的,教师没有必要详细分析,只要针对课文内容重点,设计一些题目,放手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精品,几十年来教材必选。这篇散文,我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提示”,认真阅读课文;接着,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深入思考后写成书面文字,前后位同学在一起讨论。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他们认为:作者之所以夜赏荷塘是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赏的是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荷塘是明丽的,月色是朦胧的;心情是淡淡的和浓重的;情感是浓烈而深沉;结构是首尾圆合的。短短的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领悟

“领悟”,是指对课文内容不作繁琐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用心领会。这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经过反复诵读,是可以领悟出文章主要内容的。课堂上,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引导,作些点拨即可。例如,苏洵的《六国论》是传统名篇,其主要内容,“预习提示”已作了介绍: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但论古是为了讽今,目的在于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纳币输捐以求苟安;要“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文章的写作特色,“提示”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教学这一课时,可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看“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观点及写作目的,同时,给以适当点拨。多次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很快领会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赏析

“赏析”,即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都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一能力,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鉴赏非常重要。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文学鉴赏主要是把握各类文学体载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作品的内容;赏析、评价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领会、感知、判断。比如诗歌教学,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引导学生。

分清诗歌类别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形式,可分为古风和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民歌,而古风和格律诗中,又有多种类别。因为诗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所以教师要给以指导。

体味诗歌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师要指导学生体味意境的方法。如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在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要分析即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基本方式等。

咀嚼品味字词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明辨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手法基础上披文入情。

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不同诗歌灵活采用,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时,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者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及高尚思想,这样重点明确,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分析,很快掌握重点内容。

精练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为了加强训练,给学生订了大量的课外资料,要求每题必做。这样,增加了学生负担,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其实际效果也不好。笔者认为:要加强训练,但必须是依据课本,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精练;可以用资料,但必须有选择的让学生练,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仅以作文教学为例,笔者平时采用的方法是系列训练法。高一年级以训练学生写议论文、应用文为主,高三年级进行各种文体的综合训练。各种文体训练又分命题作文、供料作文、看图表作文等。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就把这些训练规划好,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训练时,重在指导、讲评,教学生以方法、技巧。由于采取系列训练法,循序渐进,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训练呢?笔者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始,纵观全册内容,将有关知识或专题分散到有关课文中。在拟定训练题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分别安排到每节课中去训练。这样,既不会出现重复,又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多年来,笔者坚持做到“导”“研”“悟”“赏”“练”,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中学)

猜你喜欢
五步笔者诗歌
诗歌不除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诗歌岛·八面来风
“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
考场议论文“五步”作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