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2017-01-12 21:46申淑艳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香山西域主旨

申淑艳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步伐,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有宽领域,厚积淀的阅读实践,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才能从容应对高密度大容量的试题,才能发展学生语文的学科素养。仅从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种文体----散文去进行引领,让学生进行快速高效阅读。

第一步,阅读散文时要快速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题目,即内容的精髓。执教者要引领学生进行设问。第二步,快速地看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首句和尾句通常能够概述并总结本段的内容,能大致了解文章的梗概,或找每一段的中心句。第三步,明确作者描写主要对象,这个对象要么是景物,要么是人物,再看这个对象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悟。引领学生梳理文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两句说的是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文章是有路的,好的文章是绝对不会乱走的,作者行文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这一步就要指导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的文脉。第四步,在快速阅读的过程当中,在瞄准作者写作对象的同时并找出这个对象有什么特征,这种方法操作性比较强,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就寻找形容词并找它的评价语;第五步,后几段,悟主旨。在后几段中,找出作者的情感词语,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文章的主旨,从中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第一步看题目、提设问

阅读文章首先看一下文章的标题,标题可能就是界定了这篇文章的范围,隐含了作品重要信息,这个标题可能是一景物,也可能是一人物。老师引领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先抓住题目,咀嚼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激发学生对标题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主动设疑,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布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对标题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景物,这一人物,这一件事呢?从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体悟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008年的北京高考散文是《碧云寺的秋色》,让学生快速锁定范围,是碧云寺的秋色而不是香山、长城的秋色。是秋色而不是秋天,一定要有颜色,是五颜六色的秋色,颜色在文章里边确实是描画的重点内容。我们拿到题之后先看文章的标题后去设想相关的问题,这个设想的内容可能就是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览首尾、知梗概

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看陈述的对象是什么?接着快速地抓首句和尾句,这样就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大致写了哪些内容。

再以《在西域读李白》为例,我们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者为什么在西域去解读李白呢?西域给了李白什么呢?我们抓它的首旬和尾句。先看文章第一段的最后的一句话,“说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这是提了一个设问句。可想而知,回答一定是在后文。在阅读后文当中一定要把首句和尾句抓住,而每段的首句是什么?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点了标题,尾句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那西域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再往下看,紧接着在第三段当中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那就是唐朝和李白相遇,李白又和唐朝相遇,说出了唐朝和李白那种相容相生的关系。第四段首句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鼎盛时期。如果没有唐玄宗的开明、雍容开朗,也就没有李白。反过来说有好多人生活在大唐却成为不了李白,因为李白本身具有的特质是其他的诗人不能具备的。说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去许多光辉。这就是首尾句,我们要把它抓住并勾画。紧接着说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在李白所有的诗文中都多多少少地有所体现,文章几处说他漂泊,再往下读,这是一个重点的句子。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里带有“侠”的这样一个概念。

快速阅读的前两步,让学生快速界定文章的范围,少走弯路,在第二步的时候要快速地浏览首句和尾句,大致理解它的内容。在解题过程当中,这两步能够最快地、最直接地进入文章,并且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大意,比较准确整理答案。

第三步抓对象、理文脉

第三步要快速看文章重点描述的对象,对象的生存状态是怎样?这种生存状态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启示,而后梳理文章脉络。

阅读文章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心灵”就是一个中心词。让学生在勾画每一段有心的字或词。第二段,心霎时像一泓宁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下来。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紧接着第三段,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画的地方就是答题时所要整合加工的内容。秋天看树的时候也有此类的句子: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这里说“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那么什么是成熟呢?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这一段说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理解到秋天的树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棵树起码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那就是说这棵树是一棵完善的树,这就是作者的感悟。在下一段当中又描述冬天树的生存状态,“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它与脆弱无关,而且我们只是和树在一样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

了解对象的生存状态,就能够体悟到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在作品“形”中体现“神”。从作品对象的生存形态中索“理”。

第四步寻形容、画评价

第四步是锁定描述对象之后,要寻找描写它的形容词,找作者抒情和评价语。还是《冬日香山》这篇文章,《冬日香山》在设问标题的时候我们就想:作者看到香山的魅力是什么,他集中着重写了香山的什么,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指导学生快速搜索写了香山的松柏。冬天香山的松柏最具一种性格,这种性格是什么?经过引领快速索到一句话,“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看一下山的巍峨和松的伟岸,先是对山的一种评价,而后是对松的一种评价,巍峨和伟岸是形容词和评价语,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后文中还有,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也是对它的评价语。只留下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这些都是抒情语和评价语。

第五步后几段、悟主旨

要快速抓住作者的主旨,一定要快速抓取后几段的阅读,要抓作者表达情感的主旨句。文章的主旨就是通过文章中某景、某物、某人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主要找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情感词并勾画出来,快速体会作者要褒扬什么,要呼唤什么,要批判或讽刺什么?在勾画时一定要抓住要点,进行信息整合再来规范答案。

文章后几段一定要重点地阅读。因为后几段是最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提升主旨、升华内容的词句。就像《在西域读李白》最后的两段,对李白的评价是:大笔横扫,狂飙突进,洞庭烟波-----而且是骑着精神马队飒沓而来。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呢?写出那样剽悍、洒脱、飘逸的诗句呢,就是因为他在西域生活了一段时间,有着西域民族的血液,有着西域民族那种剽悍纯粹和猛烈的性格,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散文阅读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进入得要快,回答问题准确,特别是新课改的命题方向,加大了考卷的知识密度和思维力度,在时间不等人的情况下,要培养高中语文的学科素养,就要指导学生快速高效阅读,抓文本的主要的内容,快速抓住主旨。只有快速高效阅读,才能提升阅读的质量,学生才能有时间慢下来进行品读和领悟,赏鉴和审美。为学生高效阅读引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快速敏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香山西域主旨
张骞探西域
缤纷四季在香山
主旨大意题
香山名字的由来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一纸红叶映香山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