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朗读的琴弦

2009-06-30 08:28左迎春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范读琴弦

罗 荣 左迎春

摘要语文味表现在动情的诵读,静心默读。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教学方式的特殊性,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了应对当前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朗读,学生不会朗读、不爱朗读等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让学生加强范读,感受朗读之美;入情入境,品味诵读之韵;享受成功,体验朗读之乐。

关键词语文朗读范读课文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时下,语文课呼唤上出“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的诵读,静心默读。”换句话说,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上加强读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训练,还课堂琅琅读书声。事实恰恰是,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朗读。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不会朗读,甚至不想朗读,不愿朗读。时常在办公室听老师议论,问谁愿意读一读课文,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更不敢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是伤透了脑筋。其实,老师们在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拨动学生心底那根朗读的琴弦,让他们爱上朗读呢?那么,怎样才能拨动学生朗读的琴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范读,感受朗读之美

一个班的学生对朗读的喜好,朗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经常在班上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的话,那么这个班上的学生一定喜欢朗读,而且朗读水平一定不差。我们曾经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做过试验。一班的语文老师每篇课文都范读,而且经常领着同学们一句一句朗读课文。二班的语文老师只是偶尔范读一下课文,从不带领同学读书,让他们自己读书。一个月下来,两个班的学生在朗读上就有了明显的差距。一班的学生朗读水平普遍高于二班,94.7%的学生喜欢朗读,而二班只有38.1%的学生愿意朗读课文。

语文课上,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对学生来说,该是多美的享受啊!时间长了,老师的范读就是春雨,润物无声,悄悄滋润着学生的心。朗读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他们多么愿意去做啊!

2 入情入境,品味诵读之韵

仅仅让学生愿意参与朗读,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要让他们诵读,读出“味”。

首先要让学生动情。“情由景生,景由心生”。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引导学生入情:录音机里播放沉重的哀乐,课件显示阴沉的天空、肃穆的广场、洁白的花圈、悲痛的人群……加上老师深沉的语言描述,学生会很快进入情景,仿佛自己也处在那万众悲痛、山河失色的一天。这个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读出悲痛、凝重,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要教给学生读的技巧。“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点词的处理,情感的把握……日积月累,训练多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

3 享受成功,体验朗读之乐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第六种需要是满足的需要。”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朗读的满足。当学生读完一段文字后,老师或同学一句称赞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胜利的手势,都会让学生心灵上得到莫大的满足,一次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把一颗漂亮的小星星贴在一个放声朗读的同学头上时,这个学生兴奋极了,他体验到了成功。老师这一举动也鼓舞了其他的学生。当老师再请人朗读课文时,几乎所有的小手都举了起来,还有人喊:“老师,我读,我读。”

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朗读的快乐。比如开展“朗读擂台赛”、“我是小小播音员”等活动。学生既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又能在活动中提高朗读水平和综合素质,何乐而不为呢?

苏霍姆林斯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它就发出特有的音响。”相信那根独特的琴弦一定也是属于朗读的。只要我们多想点子,拨动了它,它一定会奏出美妙的音乐。

拨动学生心底那根朗读的琴弦吧,让琅琅读书声回归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多点语文味。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范读琴弦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额头上的琴弦
绿色的琴弦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谁动了我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