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银冈书院建筑文化意蕴研究

2009-06-28 03:34陶晓蕾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天人合一书院

陶晓蕾

[摘 要]书院建筑属于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是人类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它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教育制度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地方的教育文化特色。认真研究和精心保护书院建筑,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弘扬和建设地方的文化事业,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书院 建筑文化 天人合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已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思想等各个领域。文化的全球化使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渗透、融合,打破了文化的地域性而走向世界,因此区域性的文化资源将为全世界所共享。正是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域文化出现了不断被同化的现象,原有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点逐渐消失。铁岭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清代时期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对于研究东北书院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真实反映了辽宁地方的文化特色,因此对银冈书院的建筑文化意蕴进行研究不仅为本地的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保护书院建筑这一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书院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书院萌芽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1]书院分官私两类,是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后发展成为“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2]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书院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藏书;祭祀;讲学,这三方面也被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在其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清末,行“新政”,改学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令废书院,改学堂,至此书院制度告终。[3]

二、银冈书院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银冈书院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它是辽宁省的三大书院(萃升、襄平、银冈)之一,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铁岭位于辽宁北部,因此银冈书院也是辽北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在辽宁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年书院的创始人郝浴将“致知格物之堂”题为“银冈书院”的匾额,其意旨明确,蕴义深刻。旨在办学不仅求知也要育人,既重视传授知识,探索知识,又重视人自身素养,道德修养,使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德行的有用之人。现在的银冈书院已成为宣传辽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被誉为东北文化教育史上的“文化明珠”。因此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来到这片古朴幽静的圣地,放眼望去,树阴浓郁,枝条摇曳中影隐着这群古建筑瓦青色的屋脊、亭尖,让人感到一丝丝的神秘。书院正门朱漆木质的广亮大门立于门枕石上,两扇门面上布满了乳钉,石阶和上马石已经凸凹不平,显得古朴沧桑。两侧门联“文明沾溉八方河山映日;人杰隆兴百代桃李迎风。”寓意深刻,蕴有书院在培育人才、振兴辽宁地方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推开大门,一股儒雅古风迎面而来,在书院正门的对面,有一座磨砖对缝的清式影壁,浮雕“银冈书院”四个金色大字。

三、银冈书院的建筑文化特点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崇尚和谐的。书院建筑作为文化的见证者也很讲究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赋予了书院建筑以深刻的空间内涵,深深地体现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艺表现术手法等等,同时书院建筑又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错落有致、洒脱典雅的书院建筑到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最早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进行阐述的,后来又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重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老建筑也向来尊重自然,做到与自然协同,体现“和合”的精神。因此“天人合一”就成为中国书院建筑追求的主导思想。通过对银冈书院的空间进行分析就能够看出,其建筑在空间上做到了以人为本,追求“合和”的思想境界;其建筑在艺术上重视对平易、含蓄境界的追求;在风格上渗透着朴实、深沉之美。银冈书院以其特有的建筑结构、色彩、面、线等有机结合构成了无限的深邃空间,放眼望去,使人能深刻体会到空间的感召力,能清晰地感知人与空间、人与自然环境的天然密合。

(二)充分发挥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到处渗透着礼乐相成的儒家理念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非常重视书院的选址,大都选择名山胜川或是依山傍水之地,因此文人志士在领略山水风光的同时,便可发愤图强,寓情于景。儒家理学把自然界的法则与人类的道德伦理相结合,赋予自然景物以道德伦理的属性。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建筑就是自然环境的物化的具体体现者,利用环境进行教育是书院的特色。通过参观银冈书院的讲堂、斋舍、书楼、祠堂等各个建筑实体,不难发现每个建筑实体从其所处位置、装饰到总体格局都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使书院师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政治伦常的观念和秩序之中,这无疑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深可影响,同时银冈书院建筑与地理位置的选择、园林建设、屋舍朝向等等都体现了“礼”、“和”的礼乐思想。

(三)建筑的朴实造型反映着古代知识分子的朴实风骨

中国古代的文人历来反对奢华,提倡俭朴之风。因而,书院建筑很大程度上都是吸取了民间地方建筑特点,强调其朴实庄重,典雅大方的风格。银冈书院也不例外,其建筑讲求色调平和、简洁清新,点缀素雅,不追求雕饰之华,处处可显素雅大方,朴实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文人的朴实之风。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银冈书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教育了大批的人才,三百五十多年来,从银冈书院走出了大量文人志士,包括周恩来,曾宪文,冯广民,焦献猷,石璞等都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赞颂银冈书院为“人杰地灵”之宝地。

银冈书院辽北地区文化发祥地,在承载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是作为学术研究、开启民智的重要教育园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其独特作用。如今,银冈书院已是辽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辽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漫步于银冈书院,回眸历史,重温遗产,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氤氲。当我在感受着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时,也深深意识到优秀历史文化是需要我们来传承的,书院的文化价值、书院建筑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连稳,朱耀廷《中国古代的学校、书院及其刻书研究》,光明日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国钧《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程勉中《中国书院书斋》,重庆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天人合一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