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摘要: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唤醒,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机制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又由于惰性心理、逆反心理是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而数学较其它学科来说又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唤醒,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融于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如对长度单位的“千米和米”的认识中。千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除了老师亲自带着孩子们感知以外,还需要家长带孩子在散步的过程中去加深理解,让孩子通过自己每步的长度计算出自己所走的距离,不但感知了数感,还体验了数理。
其次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及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容器容积计算后,让学生设法测量一个任意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可先把该物体浸没在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再把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从容器中取出来,然后测量长方体容器里面长、宽和水面升降的高度,求出该物体的体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检验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给教师的建议》)
这就告诉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巧妙地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急切地追根寻底的悬念心理,以引发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任意写几个数,告诉学生不用计算我就能判断它们哪些能被3整除。让学生进行验证。然后,让几个学生说出任意数字,在其他同学用心笔算的时候,我却能轻松地一口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们一脸的疑惑,猜不透老师是如何“神机妙算”的。这样以一个悬念开始新课的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好胜心理,实行竞争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好胜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第一”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常常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老师的称赞。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搞活课堂气氛,不断激发学生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如“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的速度快”。在比赛中注意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加以激发、诱导,调动其多种感官,促使他们的智慧得到不断的升华,并从中享受自我创造的欢乐,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当然,在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实行竞争机制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提出适当要求,进行分层训练。对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应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对学习优等学生。则应注意增加提高他们应变能力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课后练习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量力而行,既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又能避免学生不平等心理的产生。
总之,教育思想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