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比较及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2009-06-18 06:26黄双根黄桂花刘仁鑫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黄双根 黄桂花 刘仁鑫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观念的不断理性,相信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前途会更加光明。从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比较出发,分析两国职业教育特点,并阐述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232-01

德国所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本文从两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比较出发,分析两国职业教育特点,并阐述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模式特点比较

1.职业培训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中进行,两者互为补充,以企业培训为主。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培训是学徒身份,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教育,是学校的学生。

2.师资队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完成两个阶段的严格教育才能取得正式的“职业教师资格”。这种严格的教师选拔方式保证了职业教师的高水平和高质量,而且还必须不断参加进修,掌握本专业最新技术。

3.教学方法。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规范教育,注重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合作等素质内涵的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小组讨论、总结性发言或演讲、相互评价与评论等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

4.课程内容。德国的专业课程完全是综合化的一门课程,专业教师讲授内容相互配合。而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都在10门左右。从事这些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立讲授各自的专业课程,注重本学科的理论教学,缺乏专业知识与具体操作实践的沟通和连接。

5.先进而充足的教学设备。职业学校的实验室、实习车间配有数量充足、性能先进的教学器材。这些设备主要是政府添置,也有企业赞助提供的产品。而中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设备都是学校自行购置,很少有企业给予赞助,而且仪器申报程序多、更新周期长。

6.德国法律规定,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结业考试。这种考试既是一种评定学习成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确定学徒今后能否在复杂的实际环境中胜任专业人员的工作,是否适合他们选择的职业。

二、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教育体制和观念的转变。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偏低,被定位在“大专”层次上。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真正落实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由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层次,很难吸引高水平的师资,特别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中国汽车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动手能力。

3.在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全面全方位地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总结性发言或演讲、相互评价与评论等方法。在考核上,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

4.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让汽车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真正调动汽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培养目标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网络,同时充分发挥汽车行业组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技能测试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双元制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