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

2009-06-10 05:30李小波钱美荣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张 勇 李小波 钱美荣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观念的更新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三个阶段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高职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和开发实践,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2-0083-03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8343)。

[作者简介] 张 勇(1969-),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化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副教授;李小波(1980-),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化与环境工程系助教;钱美荣(1981-),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化与环境工程系助教。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注:参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收稿日期] 2009-03-20)。只有通过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快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才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个阶段

1.传统的“三段式”阶段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期,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成果经验,基本上所有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都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是学科式或准学科式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课、专业课、实习课(或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的学科性质分段,体现为学科课程模式。这种结构的课程教学设计,其每一门课的目标都很明确,界定也很清楚,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容易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尤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呈爆炸式急剧增长,如果仍然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则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1]

2.“双轨同步”阶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部分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了实践性教学,构建了以“必需、够用”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达到1∶1。这种“双轨同步”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但由于这种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结合不紧,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缺乏相应真实的实践性教育,学生考证之后仍然缺少与证书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实际能力与职业能力不符,导致证书“量多质差”,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初衷,从而也造成社会对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较低。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阶段

随着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体系、课程模式上借鉴加拿大的CBE/DACUM、德国“双元制”、英国BTEC、德国的BAG分析法等多种先进模式。我国也把“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无论是在指导思想、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构建理论、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学习的形式上都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它是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对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种颠覆。所以,开展并深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难点。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也成为我国高等职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构建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就是要以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以具体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2]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在校不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要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尽力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定位能力

彻底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工作过程知识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工作过程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学科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定位能力的培养。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体现职业工作的典型性和完整性

通过研究确认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对行动领域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工作过程中工作过程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职业活动的需要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4.以工作实践为起点,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先入为主,以认识性实习形成对职业活动的初步感知;再通过校内生产性或虚拟的实践性教学,加强职业活动教育;然后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步骤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以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为开发主体,以研讨、审定为开发方法,可以采用八步法开发过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所谓八步法是指: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工作过程)、了解职业教育条件(分析相关职业情境)、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归纳典型行动领域)、描述职业行动领域(确定行动领域功能)、评价选择行动领域(选择可行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框架)、扩展描述学习领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扩展表述学习领域(构建具体学习领域)这八个步骤。为保证论述的连续性,现仅从五个方面进行综述[3]

1.专业社会调研与综合情境分析

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学改革调研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及课程体系构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就业去向及实际工作岗位等内容。通过进行综合情境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现状,分析学生职业岗位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

2.进行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

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专业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然后,依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通过具体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归纳确定典型的职业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行动领域进行评价。由于一个岗位所包容的行动领域很多,但有些行动领域在三年的时间内是无法完全掌握的,更有一些行动领域是无法用简单的教与学能描述和评价的。所以对行动领域进行评价和选择,是指选择可行的行动领域,而不是全部行动领域,否则既不现实,也不是现行高职教育所能实现的。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高职课程体系开发中的关键性工作,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包括学习领域框架的确定、学习目标内容的确定和具体学习领域的构建等重要内容。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邀请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企业专家、资深教师共同组成专家组,以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现场会”的形式来开展,旨在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与企业专家的密切合作,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是确定特定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提炼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接下来,针对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设计训练项目,以训练项目带动知识和技能,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3.确定学习领域框架,构建行动领域课程体系

把典型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成学习领域,以职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确定学习领域框架。即把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形成几大学习领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领域框架。一个学习领域框架教学计划应包含通识课学习领域、职业技术课学习领域、实训实验课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学习领域几部分。

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及课程之间的学时分配,反映了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价值取向。对高职课程而言,侧重于职业技术课学习领域和职业领域实训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之间的课时分配,应当以工作任务掌握的难易程度和操作频度为基本依据。

4.扩展描述学习领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

通过对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从而把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需要进行整合,即形成工作过程知识,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学习目标内容分析的目标是从事某一职业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及其组织关系,基本参照点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应包含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指完成某工作任务必需的应用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理论知识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解释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操作知识分析的基本要求是越详细越好,最好能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纳入进去。尤其要注意对操作细节的分析,因为往往是细节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

5.扩展表述学习领域,构建具体学习领域

一般来说,一个学习领域课程都有对应的职业工作岗位,它是由几个典型的教学情境和多个学习任务及教学单元所组成。所以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其关键在于学习情境及学习单元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情境设计一般分描述和实施两部分。学习情境描述主要包括能力描述、目标、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师安排、教学地点、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内容。学习情境实施一般采用六步法,即,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于简单的学习情境,可以简化为四步法,即,咨询、计划、实施、检查。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学习领域课程门类,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基于职业岗位胜任,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以胜任工作的能力或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使课程模式选择具有多元性,从而在根本上加强和突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势必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8.

[2] 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06):5-6.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1-128.

Developing a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Yong,LI Xiao-bo,QIAN Mei-rong

(Biochemistry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t.,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pends mostly on renewing the concepts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stages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learnfield curriculum system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ch practice in this fiel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earnfield;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