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决策模式到底是什么

2009-06-08 08:51蔡仁赐
管理观察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理性决策模式具有一个核心和三个基本点,它的核心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三个基本点是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尽量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以及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决策;理性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需要“全知全能”的人,“有一种浓重的过于理想化的色彩”[1],“是一种理想的政策制定模型”[2],“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应用”[3],因而“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模式”[4]。所以,理性模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是国内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研究对理性模式的普遍意见。跟这些意见不同,对理性模式的评价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看法。

“许多作者都曾提出替代或调整理性模型,但还未出现能起支配作用的有竞争力的典范。……今天大多数政策分析的作者和实践者都主张使用理性模型的变体形式及一种综合了科学技术方法和规范政治方法的形式。”[5]尽管他们承认“现实中的人们并不像模型中所说的那样行事。”[5]《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在解释“满意化”时,对理性模式(最大化模式)进行了评论:“西蒙的满意化概念认为,满意的利润水平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设定的……但由于其在使用上缺乏精确性与应用性而受到批评,事实上,还没有提出和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能代替利润最大化的模式,至少在长期。因此,管理经济学在绝大多数分析中仍使用利润最大化模式。”[6]

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原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安德森指出:“或许最著名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决定形成理论,是理性—全面的决定形成理论。”[7]他概括了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的要点:[7](1)决定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互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重要的;(2)引导决定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定者一一考虑;(4)决定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和利益)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C.E.林德布洛姆在《政策制定过程》一书中提到的完全理性理论的要点,跟安德森的概括是一致的。[8]这些要点组成了理性模式的原型,即完全理性模式,可以更明确地总结如下:①明确和界定面临的问题;②分析所有的目的和目标及其轻重次序;③寻找所有的可能行动方案;④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结果;⑤比较每个方案实现目的和目标的程度;⑥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和目标的方案

二、理性决策模式的精髓: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核心,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然后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的活动,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或者节约资源的问题解决方案。其中隐含着一个假设:人在面对其它问题时,常常希望最大限度的实现某种目的或节约某种资源。确定最佳方案,要求找寻、预测、评估和比较所有方案,是一个反复研究和反复思考的过程,正如下面的图示:(①双线箭头表示三个基本点服务于核心;②在单线箭头中,实线表示落实三个基本点的必经路线,虚线表示可能需要循环反复的路线。)

三、理性决策模式的分类

完全理性模式在思维的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它要求寻找和选择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使自身陷入了受抨击的对象。决策资源有限,政治系统不是总愿意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找寻最佳方案。何况,理性有限,不能保证找到最佳方案。另外,政治系统即使找到了最佳方案,也不一定予以采纳。人们对完全理性模式的批评具有某些合理性。不幸的是,“理性决策模式”的概念,在教育界存在被绝对抛弃的危险,人们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倒向满意化模式或者渐进模式。但准确地说,受到批判的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式,而不是理性模式。理性模式已经出现了不少变体形式,理性决策论者所支持的理性模式,经常不是严格的完全理性模式。

一些学者定义“理性模式”时,有选择地避开了“所有”、“最佳”、“最优”或者“完全”等词语,对决策现实采取了妥协的表达方式。例如:“理性模型(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指由问题界定导致选择性方案的辨别和评估并伴随方案执行的一种处理政策问题的过程。”[9]又如,托尼•布什把理性模式表达为[10]:①认识问题;②分析问题;③寻找可选择的办法;④选择解决方法;⑤实施解决办法;⑥评估效果。许多学者在界定“政策分析过程”时,明显运用了完全理性模式的若干规则,例如[11],“规划问题、寻找备选方案、预测未来环境、对备选方案的影响制作模型、评估(比较和划分等级)备选方案”,又如“确定基本问题及要求追求的目标、设计可能的备选行动方针、预测每一个备选方案的结果、确定衡量备选方案成果的标准、以及指出行动选择取向”。

因此,理性决策模式可以分为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和泛理性决策模式。完全理性决策模式一定要发现并选择最佳方案;实用理性决策模式要寻求最佳方案,即尽量找到和尽量选择最佳方案;泛理性决策模式没有明确要求任何“最”的程度,只是指这样一种决策框架:问题界定、确认目标、尽力寻找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最终行动方案。因为没有理论家和分析家经常严格坚持完全理性模式,还因为泛理性模式省略了理性模式的核心,泛化了理性特征。所以,一般所说的理性模式指的是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其含义是:寻求公共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的政策制定模式,可以直观表述如下:

参考文献:

[1]张乐天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5页。

[2]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28页.

[3]同[2],120页。

[4]黄崴著.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80页。

[5] 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著.孙兰芝等译.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42-43页。

[6] 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347页。

[7] 詹姆斯•E•安德森著.唐亮译.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12-13页。

[8] 见威廉•邓恩著.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00页。

[9] 帕顿,沙维奇著.孙兰芝等译.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9页。

[10] [英]托尼•布什著.强海燕译.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7页。

[11] 转引自: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著.孙兰芝等译.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40-41页。

作者简介:蔡仁赐(1979-),男,汉族,广东湛江人,教育经济与管理讲师,管理学硕士。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困境与建议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与特点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的有效性研究*
浅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治理高校教育政策执行性腐败新探究
用教育政策统领学校工作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