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出发:多角度拓展作文素材

2009-05-11 03:59林世凤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背书多角度习作

林世凤

一、聚焦文本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是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我们是否可以将之理解为:提供积极的书面表达交流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具备这样条件的情境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与表达实践的情境,惟有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才能实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目标。

文本回放

抽查背书

上课铃一响,就有同学叫道:“悲惨世界将要来临!”因为这节课王老师要抽查背书。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儿。

王老师笑吟吟地走了进来,看样子,他对我们是满怀希望的。可是,我却如坐针毡,会不会抽到我呢?菩萨保佑!

抽查拉开了序幕。我偷偷地看了看左右。只见林立两手在膝间微微发抖,郑义膝盖上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书犹药也……”当然,也有不怕“灾难”的,比如说李玲、黄烨等人。他们抬头挺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抽查过好几位同学。王老师的脸开始由晴转阴。那几个倒霉的家伙,背起书来不是“残缺不全”就是“画蛇添足”。而我却半忧半喜,喜的是已有几个“垫底”的,忧的是背得不好的人一多,师颜大怒,后面的人岂不就……

老师又拿起名单,“林——”突然,王老师打了个喷嚏——我的天,千万别叫我!“林纬!”王老师大声叫道。哇,只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又是一个“哑葫芦”。我不由得担心,下一个会不会是我呢?

课堂再现

师:你们读《抽查背书》这篇习作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眼前出现抽查背书时的紧张场面。

生2:这个场面描写注意人的不同表现,如通过“他膝盖上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和“他们抬头挺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来突出我的紧张。

生3:注意点面结合,“面”写同学不同的表现,“点”是写“我”怎样紧张。

生4:如果加上环境描写就好,如当时教室的气氛。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还要注意人物烘托和环境渲染。还有呢?

生1:这篇习作心理描写写得很具体。如“半忧半喜”。写到为何喜。为何忧。

生2:心理描写也写得很形象。比如“心提到嗓子眼儿”、“如坐针毯”等。

生3:这篇习作细节描写写得很好。“老师又拿起名单。‘林——突然,王老师打了个喷嚏——我的天。千万别叫我!‘林纬!”。

生4:怎样紧张。习作中写得很简单,这样有利于个性化想象。

生5:还有。随着课堂的延伸,课堂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没有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创新。

视点透析

五彩斑斓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时,也让作文田园有了真正的源头活水。然而打开作文的源头,让作文的活水汩汩流淌,需要情境的诱发。文本如何变成学生走进情境的桥梁,让学生再现抽查背书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心理体验呢?

1,贴近生活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对生活的体验。有些学生的习作索然无味,与其说是缺乏生活,不如说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命的独特仅仅是一种“存在”,正如珠峰存在于地球,借助了“体验”才使之富有“意义”。对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的发现和感悟,这是“体验”的真谛。表达内容来自生活的体验,作文内容即体验内容,作文过程就是生命的需要。抽查背书,就学生来说,每一个都经历过,而且多次经历过,通过文本的解读,抽查背诵课堂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学生脑海里。

2,触摸情感缺少了自读感悟的阅读教学是苍白的,缺少了心灵触摸的作文教学也是没有灵魂的。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人,他们对写作是积极寻求,还是消极应付,是兴味盎然,还是厌恶排斥,往往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写作的效果。故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要触摸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是激发写作欲望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情感驱动,再好的技能技巧也难以奏效,更不必说下笔千言,感人肺腑了。虽然每个学生都有抽查的生活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已经被封存,文本作为特殊的情境,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触摸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时课堂成为学生宣泄情感、释放心灵的场所,作文成为学生外化思想、表白内心的需要。

3,表白心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因而写出的文章也应该是最有个性特色的,最贴近生活的。学生从文本中触摸到情感流动,又在不知不觉中将感知转化成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倾吐真情,表白心声。此时的作文,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需要,相互交流的需要,精神分享的需要。

二、学习多角度选材

所谓多角度,就是不停留在一个方位,可以从地面、从地下、从空中进行观察;可以看事物的正面,也可以看事物的反面或侧面。要做到多角度选材,必须引导学生从“平面”到“空间”,俯视事物,纵观事物的各个侧面,体会素材不同侧面的不同内涵,使学生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顿悟。如何让学生从习作《抽查背书》中学会多角度截取材料呢?

课堂再现

1,凸现场面:如《课堂“奇”观》

师:这篇习作写了哪些场面?

生1:写了紧张的场面。

生2:写了临时抱佛脚的场面。

生3:写了胸有成竹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想想,抽查背书的课堂勾起你怎样的回忆?

生1:有一次,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回家没有背书,没想到老师把我“请”起来,被全班同学大笑,我哭笑不得。

生2:有一次,我站起来背书,有的地方背得“残缺不全”,有的地方背得“画蛇添足”,老师同学不断鼓励我,我终于背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很感动。

生3:有一次,背诵的内容太多,大家都不会背,我能背下来,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很高兴。

师(总结):抽查背书的课堂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面:紧张的、尴尬的、无奈的、感动的、高兴的,有看到的,有听到的,有亲身经历的……你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场面。场面描写要注意事件的经过,还要注意环境的烘托和人们的表现,做到“点面结合”。

师:我拟个题目叫《课堂“奇”观》你们想想该怎样写?

生1:我准备写亲身经历的尴尬场面。

生2:我准备选我看到的两个场面写,一个写同学紧张的场面,一个写我的同桌镇定自若的表现。

生3:我重点写紧张场面,写

同学怎样紧张,同桌如何害怕,我怎样难受。

2,突出情节:如《真没想到》

师:请同学想想,抽查背书的课堂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有没有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生1:抽查背书开始了。有一个贪玩的同学才满头大汗地冲进教室,真没想到。

生2:他迟到了,又刚好撞到老师的“枪口”上,同学们都为他捏一把汗,老师居然没有请他背,宽容了他,真没想到。

生3:有的背得“残缺不全”,有的背得“画蛇添足”,老师非常生气。他竟然在这个关头做小动作,被教师“请”起来,真没想到。

生4:同学们认为他“死”定了,他竟然会背,真没想到。

师总结:写事的作文,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就得突出情节的曲折性,做到故事的跌宕起伏。比如题为《真没想到》,刚才同学们就讲得很好。这些“真想不到”,不可能发生在同一节课上,也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但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

3,转换中心:如《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师:抽查背书时大部分同学是紧张的,有没有不紧张的同学?

生1:有。我的同桌乐乐就不紧张,上课前,大家“稀哩哗啦”地抓紧时间背书,他却在得意地玩。

生2:对,抽查的时候。大家很紧张,乐乐却稳如泰山,静观其变。

生3:还有,乐乐看到“残缺不全”和“画蛇添足”的圾景后,就举起高高的手,老师抽查地,他背得很熟,同学们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师:他为什么不紧张?

生:他已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总结:中心不同,重点就不同。如果体现大家紧张。重点就得写大家紧张时的不同表现:如果体现他高兴,重点就得写他高兴时的言行举止。如《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重点写他抽查前怎样镇定,抽查时如何自如,抽查后何等高兴。

4,跳出“文”外:如《课堂的故事》

师:这是写抽查背书时课堂上发生的事,还有哪些在课堂上发生的事令你印象深刻?

生:我写考试的课堂,我同桌作弊的事。

生:我写音乐的课堂,她表现异常突出。

生:我写他上美术的时候,睡觉了,口水都流出来,被同学取笑。

生:……

师总结: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有许许多多课堂故事让我们记忆,也有许许多多的课堂故事正在演绎。我们应该拥有一双慧眼,捕捉课堂中发生的事和变化的人。

视点透析

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每个层面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让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示生命的活力。

1,关注多层面学生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因此在思想感情、认识水平、思维方式、作文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儿童每天来到学校,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正是这些不同的个性组成了“全体”。所以i教师在作文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更要关注基础差的学生,做到“下有保底,上无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

2,学会多角度选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庐山,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感觉也就不同:横看,山岭绵远;侧看,山峰高峻;远看,群山连绵;近看,山谷妩媚;俯视,山峦起伏;仰望,山崖如削。作文如看山,同一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写,就有不同的主题。同样一节课,描写重点对象就不同,可以是我,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大家;写作的视角也不一样,有心理直白,有场面展示,有人物刻画,有情节拓展。何况不同课堂呢?自习的课堂、考试的课堂、游戏的课堂,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难忘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忧愁的课堂……学习多层面观察,才能学会多角度表达。

3,促进个性化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这是由个体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所决定的,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这是完善人格的需要。提倡学生个性化表达,教师就得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就得创造学生抒写灵性、自由发挥、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有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一切作文训练都伴随着思维训练,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而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重独立性、深刻性、开阔性、灵活性、逆向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

猜你喜欢
背书多角度习作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浅谈背书涂销制度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
习作展示
论期后背书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