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2009-05-11 03:59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王勃写作者古人

聂 闻

去年年底,杂志社举办了“唐风晋韵”太原市首届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作为大赛的主办及承办单位,自己便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巡视考场。

因为对写作状况的关心,巡视时我不免要低头瞄几眼学生的作文。不经意间发现,每当我走近学生们课桌的时候,不少人总是要用手或胳膊肘儿挡一挡他的作文。有的,则显得更精明一些,拿一张早已备好的白纸压在写好的内容上,写一行盖一行……或许。这已是他们习惯成自然的动作;或许,他们也注意到了我在留心他们的作文。

其实,无论何时,每到写作文时,学生大抵是不愿让老师站在旁边看的,好像他们是在做一件偷偷摸摸的事情。作文,倾吐的应是心扉之音,学生却又要掩藏起来而做,这叫人看来多多少少都觉得别扭。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古人写文章。古人的不少名篇佳作,都是公开场合一挥而就的,特别是在宾宴场合,有不少人围观,甚至有充斥作者耳膜的丝竹之音,还有评头品足的评议或喝彩之声。最著名的就有我们所熟知的《滕王阁序》,我们不必说王勃当时的年少张狂,不知轻重,也不必叹王勃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单单一个当仁不让,就让我们好生佩服。写一句,围在身边的人就读一句……写到后面,写一句,宾客就爆发一阵喷喷的喝彩声……万里长天之下,高楼立波,水天一色,写之者悦,读之者乐,其情也浓,其景也欢,那该是怎样的一番盛景啊!王勃写《滕王阁序》,历来为人所道的,不外乎就是他横溢的才华,而除此之外,一直不为人们明说的另一点。那就是王勃还有意炫耀于人。

对比当代学生的作文与古人作文,在我看来,就像是如下两种情形:当代学生写作是,是把自己的情感、心灵掩饰起来,找一个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偷偷独自抒发、倾诉,像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即便美,也多了几分羞怯;而古人作文。则是要把自己全部的才情在人前展露无遗。一吐胸中之气。一展旷世之才方可足矣,就如孔雀之开屏,围观者越众,喝彩声越高,孔雀之屏就越是舒展而持久。

注重情感、独抒灵性,这是今人与古人对写作的共识。但是,在强调抒写个性的同时,我们一直忽略了另外一点——读者意识,写作者在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心中应该装有读者。因为每一个写作者.用文字来写下自己感受的同时。是为了记录某一特定时期对人、事、物、景的情感体验,以便让自身或自身以外的人共同品味、咀嚼其中的情思,以求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写出来的文字,如果只是作者一个人玩味。那是惟一读者;如果文章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传阅,那就是拥有少数读者;如果进入出版领域,那就是拥有众多读者。反过来,如果一个写作者,只是为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不期望有人来阅读,不期望有读者来体验与己共同的感受,那他就没有必要用文字来表述,他的写作也便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写作这一行为活动,从它一开始,就是期望有人来读,期望有人能与自身共同来体验那种独特的心路历程。期望读者。期望有人来读.应当才是写作的本源。也正是因为“作者——文章——读者”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一部作品能成为经典。不仅只有作者一方面才思的付出,也有读者情感的参与;一代又一代人的解读,才共同成就作者的伟大与作品的辉煌。虽然,莎士比亚只创作了一个哈姆雷特,但是在千万个读者眼中,就会有千万个哈姆雷特.原因也就在于此吧。

这里提倡读者意识,是指要有让人读、让人看的意识,而并非指为迎合读者口味,曲意奉承。其实.对于写作这项活动,我们在抒写个性体验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描述人类情感共性中美好的东西。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必然有作为人共性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能写出个性内容的,反而又是共性的。

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掩起来不愿当场示人,除却羞怯或影响思路的因素外,当然也不排除内容上假、大、空和套作的因素,因为所写内容太假,而假的东西又都是见不得阳光的。因为阳光能让它们变得渺小、神惭而形秽。躲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便也理所当然了。如果这样,那就更不是作文应有之义了,只是当代学生对作文的扭曲罢了。

在这里探讨写文章的读者意识,只是在想:“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式的孤芳自赏,是否为写作之真义?而如果像古人那样孔雀开屏般地写作,我们的文章会不会写得更为洒脱?我们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会不会得到更为合理的张扬?对于作文教学,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思考与更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王勃写作者古人
白马
蜀中九日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论写作(创作谈)
一字千金王勃
王勃一字千金
写作
古人的过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