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三步曲

2009-05-11 03:59林巧铃李荣春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凡卡霍金想象

林巧铃 李荣春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拓展习作训练”国家级课题实验在我校已开展了三年多,回顾走过的路,心里颇有感触。

“读中学写”早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仿写篇章结构,给课文空白处补白……这是读写结合的常见方式,也是语文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做的事儿。国家级课题一“在阅读中如何有效地拓展习作训练”在我校开展了三年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发现。有的班级整体读写能力飞速发展。而有的班级读写的“脚步”显得颇为缓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经过深入探究、思考后,发现凡是能够细读文本并进行有效拓展的,学生写作的水平就高,反之则低。下面,就是我们的体会所得。

一、细读文本

读,历来有快慢和粗细之分。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细读每一篇课文。对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文本是一种专业性的学习,而不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必须严肃对待。我们的文本细读应该区别于一般的读者。打个比喻,这就好比专业解说员同球迷的区别。不要企图读一两遍就能进入文本,不要企图看两三遍教参就能进入课堂,即使是素质再好的老师。我们必须把文本熟读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向导,在前边引领着,点拨着。

大文学家苏轼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中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朝理学家朱熹也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又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名师的阅读课堂之所以那么精彩,离不开他们对文本的细读。沈大安先生通过这六个方面,来倡导教师细读文本:放松心态、潜心会文、知人论世、寻找缝隙、多元解读和换位思考。只有细读文本了,我们才能深入挖掘文中的知识(并且是从多方面挖掘),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学好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楷模,以《杨氏之子》为例,我们看看于老师是如何细读文本的。

[文本呈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简简单单的55个字,于老师却从中读出别人忽略的东西。于老师抓住“诣”字,读出了这个“杨氏”非同一般,是孔平君尊敬的一个人,而且,杨、孔两家过从甚密,不然怎么会“乃呼儿出”?从“惠”这个通假字(作“慧”讲),于老师读出了“聪惠”,还读出了这个小孩有礼、有教养等。如他从“为设果,果有杨梅”,读出了至少有两种水果,读出了这个小孩的热情、大方;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未闻”中,读出了小孩的说话得体、懂礼貌。正是由于于老师细读文本。“钻出味儿”来了,他的课才显得特别有味道。正如于老师说的:“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重走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老师只是个向导。老师钻进去。走出来,再引导学生钻进去,走出来……”

于老师这一课,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上,而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来个“故事新编”。“杨修九岁了,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杨修家是个大户人家,谁来开门?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子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平君见面?发挥想象,这个是重点。…‘小杨修拿出水果以后,他们怎么说,不会只说两句话,要展开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构思一下,写一段话。”在于老师的引导下,语言文字不再是静态的铅痕,而是动态的形象,学生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细细思量于老师的话,我们不难明白:只要语文教师们细读文本。心系“读写”,既注重感悟积累,又注重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因为,只有教者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找到利用文本写作的拓展点。细读文本,既是利用文本进行有效拓展的基础。也是个性写作的前提条件。

二、明确拓展点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就是一手抓读,一手抓写。把好了“读”这一关,我们又该如何找准最佳拓展点(即读写结合点)呢?拓展要有助于突破文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开掘;拓展要努力达成“三维一体”的效果。看来,我们要学会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组织,学生才会在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有《凡卡》《小抄写员》;略读课文有《向命运挑战》。本组课文的共同点都是写人。不同点在于:《凡卡》一文按写信的过程记叙,讲凡卡的悲惨遭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同时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小抄写员》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此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一次次描写叙利奥受到父亲错怪后的心理活动,赞扬了他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以上三篇文章,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阅读与习作的策略,也从中获取了求知的快乐。“大语文教学”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下面是我对本组课文拓展点的思考:

《凡卡》一文拓展点

1,苦海无边(可以以“挨打”“挨饿”“挨冻”“不得休息”等为小标题,写一写凡卡在莫斯科受的苦)。

2,月下老人(以月夜为背景,刻画凡卡的爷爷守夜的情景)。

3,苦中作乐(扩写本文第十三自然段——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4,梦醒时分(想象凡卡“美梦”醒来后。老板、老板娘会如何对待他)。

5,给爷爷的第二封信(苦等无果,请同学们以凡卡的身份再写一封信给乡下的爷爷)。

6,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象凡卡如何坚强地面对凄苦的学徒生活,最终也成为了鞋铺老板)。

7,读《凡卡》有感(写一篇读后感)。

8,给亲人写一封信(仿本文将作者叙述与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写一封信)。

《小抄写员》一文拓展点

1,第一次熬夜(想象叙利奥第一次半夜起床,为父亲抄写签条的情景)。

2,第一次挨训(再现叙利奥遭父亲误解,第一次挨训时的情景)。

3,父子情(仿本文写法。写一件难忘的父子之间的事)。

4,我长大了(以第一人称的角色,再现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5,写一首诗(歌颂父爱)。

6,仿《小抄写员》写一篇文章(通过一件事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来烘托主题)。

7,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事,把过程记录下来。

8,我和叙利奥比童年(看看叙利奥,想想自己,身为独身子女的我们该如何做)。

《向命运挑战》一文拓展点

1,晴天霹雳(1963年,21岁的霍金正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正用自己出众的才华书写人生的新篇章,正在展望美好的未来,恶魔“卢伽雷氏症”从天而降,缠上了他。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病情的一刹那,霍金脸上的表情如何。他心里想些什么……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片断)。

2,一次难忘的采访(如果有一天有幸遇上了霍金,你会如何采访他……)。

3,对话(你会如何和霍金聊QQ……)。

4,挑战无极限(搜集关于霍金的资料,写一写他是如何挑战命运,征服世界的)。

5,与顽疾斗争到底(命运对霍金极其残酷。以“脚不行”、“手不行”、“嘴不行”几个小标题为线。想象在病魔的步步紧逼下,霍金是如何勇敢面对的)。

6,见证(以可恶的“卢伽雷达氏症”病魔的视角。展开充分的想象,写一写它是如何折磨霍金,最终却向“宇宙之王”霍金低头折服的经过)。

7,震撼我心(学习了《向命运挑战》一文,霍金身上那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一定感动和鼓舞了你。想想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写点滴心得)。

8,第四次“中国行”(阅读霍金前三次来中国的相关报道,设想他第四次来中国的情景)。

9,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具体事例,歌颂身边身残志坚的人)。

10,仿《向命运挑战》写一篇文章(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并在叙事中饱含浓浓的情感)。

就这样,如果我们能深入挖掘每一单元教材的拓展点,踏入课堂时我们自然就能如鱼得水地应对文本。学生的读写水平也不愁提高不了。

三、把握拓展的时机

选准拓展点后,何时将拓展训练抛给学生呢?学习是复杂的活动,随时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此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拓展训练当做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象的发生,读与写的结合也就大走“下坡路”。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如何将练笔“炼”在刀刃上,“炼”在火候上?我想,每一节课前,我们都要预设好拓展的时间。若是仿写句式或仿写小段落,完全可以随文在课内进行。如教学《姥姥的剪纸》第二段中的句子“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时。可以请学生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他东西(植物、人物、器物等)。(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如果要求学生拓展的内容成篇的话,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留足指导的时间,只有将学生引导清楚了,才有助于学生对拓展点的注意,他们才不会在课后无所适从、应付了事。如果一堂40分钟的课只剩下一两分钟就要结束,那就不要抛出训练的话题,因为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注意力已转移,他们在数着秒下课呢——心思早已飞出了教室。加上下课的音乐声响起,它的分贝往往盖过我们老师的声音,就算我们跟它“竞赛”,终于把练笔的内容告诉了学生,或把拓展的题目、要求写在“作业角”,也做的是无用功。

课堂的预设很重要,课上生成的信息也很重要。在教学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时,学生了解了词的意境后,背诵整首词。在巡视时,我突然发现吴建斌同学正聚精会神地临摹着词的插图呢。瞧他那认真样儿,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生成练笔的好时机吗?于是,我静静地站在他旁边看着他一笔一笔地画。直到建斌的同桌提醒他,建斌才停下笔,愕然地抬起头。我冲他一笑,将他的“大作”展示给学生看:“大家看,画得多像呐!脸色绯红的李清照,满池的荷花,惊飞的鸥鹭……《如梦令》里精彩的细节全融在我们班的大画家吴建斌的笔下。如果大家也能像他一样认真观察这幅插图,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注意图的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这幅图活起来,那该有多好呀……”建斌被表扬,脸上开了花。其他学生呢,练笔兴趣也跟着来了,教材中的图和文都成为了他们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本次的练笔,大多数学生写的文章内容比较具体,尤其对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部分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细节描写。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孩子能够巧妙地把原文中的词句融进文中,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教材是教与学的凭借。只要我们语文老师练就一双智慧的眼睛,凭着对语文的高度敏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掘、生成、提炼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素材,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附:拓展文

苦海无边

——续写《凡卡>

六(2)班阮珊

“快起来!懒小鬼!”凡卡感到有人正揪着他的头发,对他破口大骂,“好呀!你这懒小鬼,这儿这么多活儿没干完,就做起白日梦了。这活儿留给谁做?留给我么?快起来!”

凡卡被叫骂声惊醒,他揉了揉朦胧的睡眼。眼前模模糊糊的。他定神一看。只见老板娘板着脸站在他的面前,脸色又阴又暗,核桃纹皱得又深又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凡卡潜意识地望了望窗外,远处的丘陵,近处的沟壑,都被浓浓的夜色抹平了。大地像一块巨大的黑布。

“你到底听见我说话了吗?你还看啥?没听见我说话吗?欠揍呀!”老板娘边说边拿起那又粗又长的鞭子。鞭子似乎在狞笑着,显得那么恐怖。凡卡脸上呈现惊恐之色,跪倒在老板娘脚下:“老板娘,求你饶了我吧!看在上帝的份上,看在主的份上。就饶了我吧!我现在就去干活,现在就去!”

凡卡正想抽身,他的胳膊却被老板娘死死地拽住:“你这懒小鬼,活儿没干,现在还想逃。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她使劲扬起鞭子向凡卡身上抽去,长长的鞭子一下一下地落到凡卡的身上、腿上。原本破烂的衣服一道一道地绽开了,流出殷红的鲜血。流到身上,流到地上。凡卡抱住头,失声痛哭起来。

皮开肉绽的凡卡,倒在灶头的柴火堆上,失去了知觉。

“还不去干活?”老板娘一盆冷水泼在了凡卡身上。

凡卡瘦小的身体动了动。老板娘狠狠地踢了他一脚步,嘴里嚷着:“小兔崽子。看你装死!待会儿再找你算账。”说完,便气乎乎地走了。

地上一滩火一般的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猜你喜欢
凡卡霍金想象
快乐的想象
《凡卡》续写
一生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霍金“坐得住”
宇宙之王霍金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