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伟
摘要:由于社会上不良医德医风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教师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医学技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关键词:儿科教学;渗透;德育理念
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近几年来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中既有热爱医学事业愿为人类服务的,也有认为学医实惠可以为自己增加钱财的。医疗技术的使用要视其使用者的善恶,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将医学造福于人类,如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如果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那么其掌握的医疗技术就是为虎作伥,如有的医生盗卖病人的器官,有的医生向病人推销假药,完全丧失了医生应有的道德良心。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必须要“先会做人,再会医人”,因此,要培养一名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的人才,学校德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现招收的学生年龄小,世界观未形成,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冲击,学校教育对他们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苏霍姆林斯说过:“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做为一个专业老师,要学会开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避免了德育的高不可攀和空洞,使德育更贴近于现实和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我从以下
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的行为影响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课中德育渗透的坚实基础,在任何场会的言谈举止中都要以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行为来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以身示范、教书育人。
(二)教师的素质修养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平时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政治实事,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懂得国家的政策方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范跑跑之流的反面形象要时刻引以为鉴,只有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教师的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上,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上,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是学生喜爱和学习的老师。教师应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成功的教师都是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的。
二、在儿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
(一)在课程内容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理念,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目标,由于有这种不畏牺性而追求真理的决心,才能将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造福于人类,例如在讲到《SARS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护理》这一节时,结合“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土和“非典”时期献身的医护人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讲《儿科护土的角色和素质》这一节时,提出了护土的概模南丁格尔,号召学生学习南丁格尔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护理事业奋斗一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鼓励我们的学生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要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讲解《小儿生长发育》这一节时,给学生强调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于父母、感恩于师长、感恩于社会;讲解《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这一节时,因轻微刺激如声、光、针刺、蚊虫叮咬等均可引起患儿的痉挛发作,教育学生一定要以人为本,在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将医疗操作集中完成,要具有关心爱护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讲解《小儿静脉穿刺》时,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患儿父母的心情,强调提高医疗操作技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点滴渗透,而不是空洞和苍白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和启发,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德育渗透
当前医疗单位中有许多不良的医德医风,如部分医务人员受“拜金主义”之风的影响,向病人索要“红包”和拿“回扣”,倒卖病人,少数医务人员缺乏道德原则,对待病人冷漠,无责任心和同情心,社会影响很坏。这些不良之风也吹进了校园,因此,在教学中要立场坚定的批评这股歪风,给学生强调这样做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并结合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录相,将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英雄就在身边,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动了学生、激励了学生。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今天的学风,就是明天的医风,专业老师要有“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医学治病救人的崇高目的。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医学技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参考文献:
[1] 沈雁霞.刘奇 浅论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