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坚
在今年9月间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来临之前,以7月初晋升上将为开端,中国军队掀起新一波的人事变动高潮。军内一些高级将领服役届满顺利退役,部分军方高级将领实现跨级擢升,总部机关、七大军区、各军兵种以及军事院校、科研院所之间,跨兵种换岗、交叉任职频密。
同样的情形,在今年“两会”前夕也曾出现,如原总长助理孙建国中将升任副总长,总参作战部原部长戚建国少将升为总长助理,原总长助理陈小工中将调任空军副司令等。在不足半年时间内,前后两次军队人事变革,涉及点多、面广、人数众多,颇引人遐想。
“这完全是一次正常的部队‘新陈代谢,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在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郝玉庆少将看来,军队向来低调,除大区主管调整外,以往的军队人事调整很少公诸于地方,除了在资讯发达的时代,尤其在国家特定的敏感时期,军方的人事调整可能为善于捕风捉影的媒体所放大。
郝玉庆表示,按中国军队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年龄到岗,退到二线,属正常调整。而无论是从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到军委、总部、大军区和各军兵种,还是从总部、大军区到科研院所、军事院校以及一线基层任职,以往也不罕见。如开国上将刘伯承就主动放弃总部领导职务,调任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
不过细究今年前后两次军队人事调整,可谓意蕴丰富。军方人事变动基本围绕中国军队体制改革而展开,其核心目标应是编配一个适合未来战争需要的、现代化的军事框架指挥体系。而顶层设计的逐步完成,或有望带来军事管理效能的革命。
跨级擢升进总参
在中国军队四总部中,作为中国军队武装力量建设和最高作战指挥机构的总参谋部,每一次人事变动,都会吸引外界关注。而此番调整中,总参谋部仍不乏看点。
65岁的原副总长刘镇武上将于日前退役。公众对于刘镇武并不陌生,他曾任驻港部队司令,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2004年6月,刘镇武成为江泽民卸任军委主席前授予的15上将之一。接任刘镇武副总长位置的是59岁的沈阳军区参谋长侯树森中将。侯树森到任后据称将分管年初退役的副总长张黎上将主抓的工作,而刘镇武所分管军训l等工作由今年新晋副总长孙建国接管。
侯树森长期从事军事后勤保障工作,是解放军基层部队中较早探讨三军联勤问题的将领。1990年5月,侯树森便在《解放军报》发表名为《三军联勤的若干思考》的文章。
总参另增的新成员是57岁的总长助理陈勇。陈勇原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在南京陆院之前,陈勇先是在装甲兵学院任院长,随后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院长,之后调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陈勇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任职逾7年。任职期间,陈勇亲自参与院校的各项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和军事训练改革。至于“陆军指挥院校的合成战术、合成指挥方面,他也是内行”,陈勇的一位昔日同事告诉《凤凰周刊》记者,陈属典型的学者型军事指挥人才。
此次新晋的两位总参新成员的擢升路径颇为新异。根据以往惯例,从其他军事机构直接调入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多为大军区正职。以陈勇、候树森之原来资历,循惯例升迁需经由原来正军级升至大区副职再至大区正职,然后才可能升迁至副总长或总长助理之高位。总长助理享受副总长待遇,一般任职几年后,都会升至副总长一职。
“以目前的升迁速度,侯、陈两人起码越了两级。”军方人士称。
与之前提拔的戚建国一样,陈勇也来自南京战区。对两位助理,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总长陈炳德应该与之相熟。
在该7人组的最高作战指挥层中,陈炳德和葛振峰在总部机关任职资格较老。而另一副总长马晓天是在“十七大”前夕进入总参的,其余4人都是今年调整的。此番调整后,总参的人员编配趋于合理:副总长马晓天空军副司令出身,副总长孙建国是海军潜艇专家,侯树森习研军事联勤保障多年。而陈勇是装甲兵出身,装甲兵目前是中国军队陆军的主力兵种。
高技术兵种轮职频繁
总参核心领导层以外,总参部属机构负责人与科研院所、军事院校、大军区和省军区之间换岗轮职人员频仍。
据媒体报道,总参四部某研究所原所长郝叶力大校升任总参四部副部长,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原政委卢春祥少将任总参四部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原军长白建军少将出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填补了年初戚建国少将出任总长助理留下的空缺;拥有军事学博士学位的总参作战部原副部长徐经年少将填补了白建军留下的职务空缺。
总参动员部原副部长牟明滨少将调任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并担任刚刚结束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军演中方方向指挥所指挥员。曾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政委的总参二部原政治部主任姚立云少将,出任青海省军区副政委。
总参作战部,是总参最大的部门,担负全军战时指挥、兵员调动等具体作战功能。总参动员部主抓兵役动员。两个部日常工作都须直面基层。在众多人事调整中,尤以姚立云少将由军事院校、总部机关,至地方部队的任职经历颇为典型。
“由军事院校、科研院所调任总部机关乃至军委的现象常有,总部的若干部长、副部长,下派军事院校、科研院所点个卯,有个基层工作经历的也多见,而从军事院校、科研院所调动去一线部队的不多。”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一位教员告诉本刊记者,以往,中国军事院校、科研院校有个“惯例”:部分老资格的军官,如一些大军区的司令、副司令升迁无望后,便被安排至各军兵种指挥院校任职,等熬到服役期满届退。
尽管中国军队对军事院校与野战部队人员有经常轮换的要求,但这一要求通常无法实现。“因为院校的那些军人无论从年龄还是从资历上来说,都不适合去一线作战部队任职。教员老龄化、教材陈旧等问题一度成为军校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主因。”那位教员说。据称,中国某所军事学院,建院时有4个中将、4个少将,这些将军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却很少能把实践运用上升到理论层面,而长期地脱离基层,又使这些军事理论很快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