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生态型红枣科技产业工程顶层设计

2009-05-08 10:02鲁向平吴普特汪有科王得祥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

鲁向平 吴普特 汪有科 王得祥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地区“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为例,提出以黄土丘陵区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为支撑,以黄土丘陵区生态型枣树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多方合力加快示范基地规模化建设的具体规划;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不断壮大枣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比较发达的红枣科技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现代特色农业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的工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 榆林山地;生态型红枣产业;科技工程;顶层设计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榆林地区是陕西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从条件上讲,榆林是陕西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最具优势的地区。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步解决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问题,是该区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也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如何将除害与兴利融洽结合,不仅是国家多年来关注的重点,也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863”计划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科技局共同承担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该项研究,米脂孟岔实验区红枣产量实现了两个飞跃,即从“无灌溉+传统稀植”的每亩134公斤提高到“管灌+矮化密植”方式的780公斤,再提高到“涌泉根灌+雾喷+矮化密植”方式的每亩1320公斤,是无灌溉矮化密植产量3.3-4.4倍,是管灌矮化密植1.3-1.6倍;水分利用效率高达每立方米4.21公斤,是无灌溉矮化密植3.6倍,是管灌矮化密植2.4倍。2008年8月,受教育部委托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成果创新性明显,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田面微地形影响下的滴灌设计均匀度计算方法、山地涌泉根灌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项目成果在黄土高原和其它类似地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

目前,该项技术成果已臻于完善,“孟岔模式”的规模化科技示范工程的启动时机已经成熟。建议首先在榆林市示范,然后逐步向延安拓展。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红枣产业发展

枣树要求≥10℃的积温在3200℃以上,果实生长日均温在24—25℃以上。据此指标,除目前的枣产区外,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中下游、大理河流域等均具备发展枣产业的自然条件。

2、丰富的土地资源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榆林市是陕西省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总土地面积430.7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充足的土地资源,是榆林红枣业发展最大的潜在优势。

3、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保障红枣节水工程的大规模实施

为了摸清水资源实际状况,相关研究人员于2008年对榆林南部的佳县、吴堡、绥德、清涧、米脂、子洲县等6县18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的115农户水资源状况做了考察,65.6%认为他们的红枣林能够利用附近的河水灌溉,34%的农户认为他们的红枣林可以通过打井来灌溉。

4、已具备良好的红枣产业发展基础

(1)枣树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榆林市在短短的10年里新植枣树107万亩。目前,枣区已有红枣万亩乡43个,已经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总面积达到168.124万亩,挂果面积104万亩,年产鲜枣2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7.2亿元,枣农人均收入728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1995年国家农协会将清涧县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2005年建成3万亩我国唯一认证的有机红枣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红枣加工和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全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红枣资源开发,建起了64个红枣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建成红枣批发市场6个,同时,已建成人工干制烤炉1866座,保鲜储存库6个,年储存能力150万公斤。“黄土地”牌陕北御枣、清涧滩枣、吴堡的鲜脆枣和马牙枣、酒枣等初加工礼品枣均受到市场的青睐。清涧县巨鹰、宏祥等枣业公司生产的10多个产品和深加工营养保健品相继打入市场行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年实现产值1300多万元、税利200多万元。

(3)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现有30多个流通企业经销红枣,年销售总量5.6万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销售网点达136个,有近3000多名枣农投身于红枣转运购销环节,95%以上的红枣投放于国内外市场。

5、红枣产品市场广阔

枣果集食用、药用、营养、保健为一体的果品。我国枣年产量达到8亿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98%。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枣及枣加工品出口量稳定在800万-1000万公斤,仅占总产量的1%。随着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红枣有望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

6、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老化、品种混杂,优良品种栽植没有形成规模;二是缺乏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不

能满足优质、丰产的要求等。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遵循降雨径流调控利用理论,以黄土丘陵区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为支撑,以黄土丘陵区生态型枣树示范工程为突破口,以兴枣富民为目标。依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多方合力加快示范基地规模化建设,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不断壮大枣业龙头企业,加快红枣业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构建比较发达的红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现代农业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原则;以工补农、工农互助原则;产业链开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保证重点,突出亮点,分步实施原则。

3、推广规模与重点实施区域

根据榆林市红枣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其水资源、土地连片、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情况,建议用8年的时间建设100万亩生态型现代山地红枣产业基地。建议从2009年开始实施,到2016年完成项目建设。前4年每年建设10万亩,后四年每年建设15万亩。其中佳县25万亩,米脂县5万亩,清涧县30万亩,子洲县3万亩,吴堡7万亩,绥德10万亩,府谷10万亩,神木10万亩。

四、重点示范推广内容与规模

1、重大科技支撑活动

建议省科技厅在下列方面继续予以支持:(1)榆林市(陕北)红枣产业规划;(2)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集成与示范;(3)山地红枣雨水资源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4)山地红枣微灌工程技术的集成与示范;(5)山地红枣水肥高效调控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6)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与完善;(7)各级政府+农户或企业+科技枣业产业化新模式的完善与推广。

2、重大工程建设内容

建议省发改委、林业厅、水利厅、农综办、扶贫办等部门在农业发展项目中在下列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和资金的相对集中使用。

(1)雨水就地利用工程。根据榆林山地不同地类和立地条件修建深水平沟40万亩,修建大型鱼鳞坑60万亩。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的综合目标。

(2)红枣矮化密植栽培工程。以现代山地生态型枣园的建设与示范为重点,大力推广以适宜当地矮化密植栽培的梨枣、赞新1号枣、京昌1号枣、骏枣等4个红枣优势品种;普及应用山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栽植密度由传统的30-50株/亩提高到111株/亩;全面贯彻落实 “陕北山地枣树栽培技术规范”。新建矮化密植红枣示范园40万亩。引进红枣新品种10个以上,建立优质红枣採穗圃100亩,优质苗圃300亩,原退耕还枣林地改良红枣品种60万亩。

(3)灌溉水源建设工程。积极寻找和拓展水源地,新建蓄水塘坝30座,小型径流蓄水池(窖)160个。

(4)红枣节水灌溉工程。提出适合榆林山地红枣规模化应用的以改进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旱区生态型红枣节水灌溉模式,形成以非常规水利用为主的高效、安全、环保型节水模式。100万亩红枣示范工程,全部布设微灌设施。

(5)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机制建立。在政府的资助和推动下,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红枣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经营。发展100个红枣种植大户,发展300个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

(6)示范培训工程,产品营销经合组织建立。举办红枣栽培学习班60期,培训农民8000人,其中红枣专业技术骨干50人,农民技术员300人。

五、经费预算及筹措

1、投资概算

根据概算,投资总规模为26.8亿元人民币。其投入构成是:(1)灌溉设施费用为10亿元,占总投资的37.3%;(2)水源工程费用为6亿元,占总投资的22.4%;(3)苗木费用为2亿元,占总投资的7.5%。(4)整地费用为6亿元,占总投资的22.5%;(5)科学技术服务费1.34亿元,占总投资的5%;(6)工程项目前期费用5360万元,占总投资的2%;(7)项目工程管理费9240万元,占总投资的3%。

2、资金来源与筹措

初拟建议方案为:省政府专项投资13.4亿元,占总投资的50%;除少量用于科研支撑、总体规划与设计外,重点用于重点示范工程材料和水源建设工程等补助。榆林市专项配套投资8.04 亿元,占总投资的30%;重点用于配套工程材料、苗木补助等。规划县、企业家(农民)投资5.36亿元,占总投资的20%;重点用于工程人工费用补助。

上述框算及建议,若得到有关部门原则认可的话,建议正式下达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和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3、效益评价与前景展望

根据米脂孟岔试验,山地滴灌设备投入约每亩600元,使用年限为5-10年,平均每亩年投入不足百元,然而同沟灌相比能增加产值1920元,当年可收回投资并获利。以榆林市为例,若榆林市目前100万亩山地枣园达到试验示范区生产水平,红枣单价按照市场每公斤4元计算,红枣产业每年增加收入可达46.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每年可增收1554元;而获得相同产值种植业耗水达32.11亿m3,比微灌枣树多耗水29.39亿m3。该项目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六、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强化协调

(1)成立榆林红枣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规划性质和目标任务,建议设立专项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兼任;副组长由榆林市市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担任;主要成员由项目区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和相关局办主管领导。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协调重大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2)设立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榆林市科技局,具体负责红枣示范工程建设的相关调研、整体规划、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写,领导小组会议的筹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和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等。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红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

2、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本项目经费建议以省政府和榆林市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广泛吸纳企业投资、个人和社会经济团体捐资,增加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以财政投资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项目建设经费受本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项目结束后,严格对照合同按照审计制度进行财务审计,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以科技为先导,提升红枣示范工程的建设水平

建议在每个红枣主产区设立相对稳定的红枣产业试验站(点),围绕重点产业,配置必要的专职科技人员,为红枣产业链建设提供全程的技术保障与服务,这是必要的技术平台,宜纳入政府预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直接进入本县的红枣企业任职或兼职,并领取相应的技术报酬。较大幅度地提高红枣产业建设一线人员的津贴和驻村入户补助标准。加快涉农企业的技术转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优势,继续开展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枣农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4、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快红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以该市规划的永久性红枣基地的土地资源为主要依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枣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议省委、省政府研究室予以政策指导和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作者简介】

鲁向平,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项目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顶层设计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