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改革开放观的十个基本点

2009-05-08 10:02李向国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 要】 本文认为,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在这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对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地位、目标、主体、方式、评判标准、政治保证、思想先导、根本指针等十个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即科学的改革开放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观;基本点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对于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大在新时期历次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跨度地集中总结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十个结合”,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全部经验的总概括和集大成。这“十个结合”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分量和理论内涵,实质上就是我党对改革开放成功规律的深刻把握。它在很大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怎样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内在地蕴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30年的探索和创造所形成的对改革开放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科学的改革开放观。主要有以下十个基本点:

第一,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性质的精辟概括。这是党的十七大所作出的概括。这个概括宣示了三个层面的深刻意义:一是,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同时,又有区别,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丧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二是,强调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这个新的时代条件,从国内而言,就是要立足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进行改革开放;从国际而言,就是要着眼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个最大的基本世情进行改革开放。三是,强调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党。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实践已经强有力地证明:只要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我们就能不重蹈僵化、封闭的老路,就能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就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第二,赶上时代: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1]这就把改革的目的说得很透彻、很深刻。这是基于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正确的判断与把握。我们党认为,从国内背景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国际背景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一概括,是对改革开放赶上时代的目的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揭示。

第三,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重要地位的最新论断。这个论断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最新论断与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关于改革开放的地位,邓小平说过两句分量非常重的话:一句是,“改革开放的地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另一句就是,“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2]改革开放的这种重要地位,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在我国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探索中也遇到严重挫折。党和国家的工作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基本经济制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加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邓小平振聋发聩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并成功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第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目标。从目标层面看,改革开放核心是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实践。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其目标,就是我国向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我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和往来。对外开放并不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艺术甚至政治等许多领域的开放。

第五,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和主要受益者。改革开放为了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的许许多多东西,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本人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新创造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他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历史实践启示我们,改革愈是深入,开放愈是扩大,愈是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愈是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愈是需要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六,渐进式:改革开放的主要推进方式。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后推广。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就停止试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先从体制外的增量改革突破,然后深入进行存量改革,循序渐进地推进,不像前苏联等国家那样搞激进式的“休克疗法”,搞所谓“一步到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要求把改革的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我们党选择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降低改革开放的风险,顺利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七,“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科学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既体现了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这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科学标准。这个标准的提出,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左”的禁锢,澄清人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模糊、错误的认识,打消人们在遇到不同议论和阻力时出现的犹豫、顾虑和担心的心理,为人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行动依据。

第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在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同时,一以贯之地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我们党看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改革开放会走入歧途,而且还会葬送党和人民几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我们党清醒地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国门打开了,好的东西进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会进来,敌对势力也会趁机做文章。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敌对势力自以为得计,声称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妄言社会主义国家将很快在地球上消失,加紧对中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面对这种图谋,我们党一再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吸取苏东国家改革开放没有成功的沉痛教训,“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6]我们党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政治体制上绝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经济体制上绝不能盲目接受新自由主义推行私有化,指导思想上绝不能盲目推行所谓意识形态多元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九,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无疑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间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比如,1978年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解放思想的序幕,是从哲学理念上突破,它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个人迷信和崇拜,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对我国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触动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要害问题,在经济领域突破,它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打破的是对计划经济的崇拜,破除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教条,有力地推动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比如,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引导全党全国人民纠正多年来人们对公有制的片面理解,提出公有制经济也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使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上有重大突破,为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广阔的空间。再比如,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过于注重GDP增长指标的情结倾向,强调“五个统筹”,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解放思想都贯穿一条反“左”主线,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这应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的重点。

第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回答和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指导思想来说,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长期坚持的根本指针,这已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改革开放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针,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总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开放观,在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地位、目标、主体、方式、评判标准、政治保证、思想先导、根本指针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里为什么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了谁、改革开放依靠谁、改革开放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今后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作无疑也具有长期的、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3.242.

[2] 《邓小平文选》,3.368、265.

[3] 《邓小平文选》,2.150.

[4] 《邓小平文选》,3.382.

[5] 《邓小平文选》,3.372.

[6] 《江泽民文选》,1.163.

【作者简介】

李向国,男,陕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现为培华学院文法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