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记叙文最内在的东西就是生动、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掌握记叙文“动”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三种使记叙文动起来的方法。
【关键词】增枝添叶 回忆联想 全面铺开 作文教学
记叙文是每次考试中学生选择较多的文体之一,也是平常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可是,尽管老师、学生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给人一个“空”的感觉,因而作文成绩可想而知。
其原因,就是没有使记叙文“动”起来。
“动”,是记叙文的根本要求,一篇不“动”的记叙文,怎能振作读者的精神,刺激看客的胃口?
例:《上课》: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离开那欢乐的走廊,相继走进了教室。李围发现黑板还没有擦,便冲了上去,把黑板擦了。老师进来了。一堂新课又开始了。
这段文字,除了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事实之外,我们还知道什么?至于学生是怎样玩的,李围是怎样擦黑板的,老师是怎样过来的等等,我们无从知晓。
有些老师把这类文章说成是“记流水帐”;有些老师则称之为“开菜单”。
我们说,这类文章没有生命力,就是因为“空”,没有“动”起来。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使它“动”起来、活下去的。
一、增枝添叶法
也就是就是围绕记叙的中心,增添一些与事与物或人有关的细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比如,可以增添一个眼神,一个细小动作,一种心理等。
就拿《上课》这篇文章来看,我们可以这样增加一些内容:第一次音乐铃声响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充满歌声和笑声、洋溢欢乐和激情的走廊,似乎是余兴未了。教室里,李围发现今天是自己值日,黑板还没有擦,便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只见他双手各抓一个黑板擦,左右开弓,沙沙沙,顿时,讲台上空,粉尘飞扬,坐在前排的同学拼命的捂住自己的鼻子,不停地用手扇走眼前的粉尘。李围擦完黑板后,拍了拍身上的粉尘,拢了拢头发,心情释然的回到座位。不一会,老师进来了。一堂新课又开始了。
你看,经过这一“增”一“添”(同学们离开走廊的描写、李围擦黑板的动作描写),人物鲜活多了,文章因此也颇具“动感”味了。
二、回忆联想法
作者将眼前的事和与之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活泼人物的形象.
我们不妨继续用《上课》这篇文章为例吧。
第一次音乐铃声响了,同学们有点依恋地离开那充满歌声和笑声、洋溢着欢乐和激情的走廊,似乎是余兴未了。教室里,李围发现今天是自己值日,黑板还没有擦。糟糕!老师就要来了,怎么办?上去还是不去?去,万一还没擦完,老师就来了,肯定得挨骂!他想起了上次挨骂的情形:由于进教室晚了,黑板来不及擦,结果——
“今天谁值日?”老师站在讲台上。
台下,没人吱声。
“今天谁值日?”老师加大了声音——明显有点不满。
还是没人吱声。
“今天谁值日?!”老师怒了。
“我。”李围战战兢兢站了起来。
“为什么早不站起来?!为什么不擦黑板?!”老师气呼呼的问。
就这样,自己被罚了擦黑板三天。
还是去吧,省得又挨罚!于是,李围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只见他双手各抓一个黑板擦,左右开弓,沙沙沙,顿时,讲台上空,粉尘飞扬……
你看,把以前的事情一插入,既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能让读者了解过去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有个比较清楚的把握。
三、全面铺开法
对所记叙的事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加丰富,人物更有可感性。
我们还是用《上课》的例子。
第一角度:学生在走廊休息,我们可以这样增添一些细节(场面描写):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很不情愿地)离开了那欢乐的走廊,(看,有些同学边走还不时地看看走廊,看看教室外的天空;有些同学还在“抓紧时间”玩上最后一把;有些甚至还要同学们拉着才进课室)。
第二角度:教室,可以从两个角度增添内容:①李围擦黑板的情景(略);②全班,我们可以这样修补一下: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离开那欢乐的走廊,相继走进了教室。(班长发现黑板还没人擦,便大声叫了起来:“今天谁值日?赶快擦黑板!”李围站了起来…(略),李围的狼狈,引起了全班同学一阵大笑:“李围,你的擦技娴熟,再来一个!”“李围,粉尘点缀了你的秀发!”……)
第三个角度:老师,老师(今天穿着一件朴素但又十分顺眼的衣服,腋下夹着一本厚厚的讲义、脸带微笑、迈着八字步)走进了教室,一堂新课开始了。
记叙文讲究的就是一个“情”字,要有“情”,就必须“细掘”、“深挖”,描写、记叙就应落在一个“点”上,精雕细刻,而不应该粗线条勾勒。这样,你的记叙文就有“动感”、有“情”味了。
★作者简介:黄坚起,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