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习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2009-05-04 04:48李建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语文教学

【摘 要】读和写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读好、写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试图探究从会读、会写到读好、写好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语文教学 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汉语言这门工具,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无定法,但我以为,为了很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把握好一个大原则:督促学生多读多写。

会读、会写是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读好、写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从会读、会写到读好、写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读和写没有量的积累便没有质的飞跃。读和写必须在“多”字上下功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写好”,先“读好”。以读促写,读写相长的良性循环的形成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许多学生之所以会提起笔来言之无物,不仅仅在于自身阅历不够,还在于他们读书读报太少,文化积淀不足。美国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替代经验可以冲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大,知识学养、审美愉悦、性灵陶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也准备就绪。随着写作兴趣的激发,又会使这些学生加倍感受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这又反过来促成他们在阅览时高度专注厚积薄发的精神。这种双向的努力,无疑构成了一个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阅读是解码,是输入;写作是组合,是输出,可以说写作从阅读开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实施“多读”的教学原则

1.以课内教材为端点向外辐射

新教材示范性强、艺术性强、时代感强,无疑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所以首先要读课文,否则便是舍本逐未。要将课本学深学透,吸取内在的养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目前,对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的训练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内训练”,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体。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感受、品味语言,分析、运用语言,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就此完结,否则,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举一”后再“反三”,即用课堂学习的有效知识与技能解决基本篇目以外的文章的分析与综合,直至开启自己的创造力。我们进行任何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展开联想,找寻与之相关的篇目:或思想内容相通,或表现手法相似。拿来横向比较,以加深巩固所学知识,丰富阅读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滋润学生心田。在教刘征的散文《过万重山漫想》时,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因为两篇都是游记,都写到长江三峡。我给学生展示了《长江三峡》原文,并从体裁、语言、立意几方面作了比较分析。在教孔尚任的《哀江南》一课时,我给学生推荐了现代散文诗《废墟上的吟哦》,帮助学生深切领会主人公抒发的昔盛今衰的悲叹,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教材为轴心,向外不断延伸,真正落实“多读”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开设阅读课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家普遍意识到:有生活处便有语文。语文知识不仅仅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更是一种伴人终生的气质修养乃至境界的体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开辟众多的课外阅读渠道,把广泛的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近年来,我尝试着开设了阅读课,每两周一节,我把我手头的课外读物以及学生手中的读物收集起来,然后发给学生,这样,教室便成了一个临时阅览室,把阅读的自由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览,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接受主体的认识结构是读解文本的起点,它决定着主体读解文本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看的都是自己想看的书刊,这就意味着他的认识结构与客体(文本)差距不大,文本内容就会激活主体认识结构中已存的“相似块”信息,两者发生耦合,于是,这些书刊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就容易被理解、被吸收,而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开设阅读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阅读材料的来源。要鼓励学生积极订购刊物。一般说来,阅读材料的来源有三:一是学生自己订的报刊;二是校报和班上订的报刊;三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或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刊物。

(2)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从形式上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上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发展最新动向的科技文。

(3)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等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实施“多写”的教学原则

1.倡导快速作文,每周一次

《大纲》规定两周一次作文,我觉得这已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作文水平要大幅度提高,必须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当然,写作训练必须在大量的阅读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光输出不输入,智慧之泉源便会枯竭。作文由传统的两周一次改为一周一次,作文的批阅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或当堂点评,或同学互评,或抽样评阅。总之,评阅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必须注重讲评。通过讲评,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的成败得失,明白写什么,应该怎么写。语文老师既要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任务中解脱出来,又要保证写作训练的效果。大量的作文训练的前提是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必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并大力表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鼓励学生大胆投稿,学生习作的发表无疑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多鼓励,少批评,势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写作训练不仅要讲数量,还要讲速度。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对我启发很大。我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必须交卷。当然,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快速训练: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材、快速成篇。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快速训练之后,班上绝大多数同学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比较象样的文章,同学作文兴趣比较浓厚。

2.要求做读写随笔,每天一篇

读写随笔是读之后来写,或直接写自己的发现、感想、感受等等,比较自由。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在《爱和生活》一文里有这样的话:“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必然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必然有犯错误的自由,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自由写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写随笔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普遍反应良好,写作积极性高。我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90%的同学能做到每天一篇,而且质量不错,甚为欣慰。

我也布置一些必写题目。在教完《过万重山漫想》之后,要求学生写的是:首创者的艰险与喜悦—读《过万重山漫想》有感。教完《哀江南》课后,布置的题目是:祖国啊,为了你的废墟,我该做些什么?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学繁重而复杂。如何使学生读好写好,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李建民,陕西省洛南县西关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语文教学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