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南征
摘要: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发展确定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1-0014-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驶入了正确的前进轨道。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之相结合的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革命先驱李大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巨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始于李大钊。他最早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
1中国最早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是点共产主义之火燃于神州的理论大师。
一九一三年冬天,二十四岁的李大钊得到友人的资助。东渡日本。在日本,他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特别是读了日本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曾经给了他较大的影响。一九一六年春,李大钊在日本写下《青春》,这是五四以前革命民族主义的一篇宣言书,在这篇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宇宙、对人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看法,表达了明显的唯物主义思想,歌颂了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出了“青春”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沿着艰难曲折的道路,勤奋地探寻着救国救民真理的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开始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根据尽可能搜集到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作了认真的研究之后,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开始阐明十月革命的实质,指出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一九一八年冬,他在北大组织了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研究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写下了《Bolshevism的胜利》的光辉论文,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列宁的布尔什维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新的革命斗争方向。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中,李大钊开始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自己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革命民族主义者向着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五四运动期间,由于他认识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勤奋不懈地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又始终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指导群众运动,在十月革命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内,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的了解。在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中,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为尔后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影响作用。
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继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李大钊等给予坚决的回击之后。一九二○年冬至一九二一年,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梁启超、张东荪等挑起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史有名的“社会主义论战”。对中国不适合社会主义的观点,李大钊进行了尖锐的反击和批驳,他指出,想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但“理所不可,而且势所不能。”中国非走“抵制此世界的资本主义”,走社会主义的路不可。他坚决肯定了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方向,捍卫了我国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运动。李大钊还领导着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向组内的无政府主义者开展了坚决的斗争,进一步纯洁和巩固了组织,提高了小组成员的马列主义觉悟,加强了小组的战斗力,为后来建党作了积极的准备。
2最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拯救中国命运的革命实践
李大钊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又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实践家。一九一八年四、五月,李大钊看到中国社会生活中充满着矛盾,在新与旧的斗争中,依据自己在《青春》一文中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新的!旧的!》两篇论文,号召人们为改造现实而斗争。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大钊与陈独秀发起的《每周评论》创刊了。《每周评论》多是短篇文章,重在批评事实,它的出版,密切配合着当时的政治斗争,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随着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逐步广泛的宣传,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李大钊的周围,也逐渐团结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少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则是他们中的骨干。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团体中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号召他们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到工人、农民和劳动妇女中去开展工作,为达到革命目的,可以不经当局批准同意,发动群众,直接采取法律范围以外的“直接行动”。
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李大钊又领导北京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在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方面,李大钊也给了天津的革命知识分子以积极的影响。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李大钊主要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理论上和组织上准备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党组织工作的需要,他的主要精力则集中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拯救中国命运的革命活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
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即使是在监狱中,他仍不倦地为一同被捕的难友讲解马列主义学说。鼓舞大家的斗志,在监狱里尽力宣传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动者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的实际中去,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有赖于千千万万人的不懈努力。李大钊不仅自己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投身于火热的解决中国问题的革命实践中去,而且还自觉地培养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
1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
一九一八年秋,已从湖南来到北京的毛泽东,经过时任北大教授的杨昌济先生介绍,于十月间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李大钊对毛泽东的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毛泽东后来和斯诺谈话时怀着深厚的感情说过: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一九一九年三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送别留法勤工助学的同学,而后又回到湖南开展革命工作。
李大钊常常含着微笑的诚朴谦和的态度,使很多青年学生乐意和他接近。一九一八年六月,他发起建立少年中国学会,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有以后成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黄日葵、高君宇等人。学会在李大钊倡导下,把“创造少年中国”作为一个理想提出来,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一九二○年三月,在几经酝酿、讨论之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参加这个研究会的,先后有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朱务善和瞿秋白等人。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大家逐渐搜集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书籍,又筹集到了一批资金,买了一批有关的图书,设立了一个附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小型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产主义的音译)。这个“亢慕义斋”图书馆,是我国第一个存有比较丰富的马列主义书籍的图书馆,有健全的借阅规则、制度。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一部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进行着紧张的活动。通过这些有组织的活动,他们加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并产生了进一步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的强烈要求,这就为后来一九二○年九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作了准备。
一九二一年七月,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李大钊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者和领导者,也是北京党组织的创建者。他的活动,对我们党的成立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党成立后。北京党组织在李大钊领导下逐步由北大发展到其它学校。培养了更多的正直进步有为的青年,在全国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为进一步开展北方工人运动,为迎接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打下了初步基础。
2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融入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李大钊除了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利用大学的讲坛和通过报纸刊物上发表文章,有系统地介绍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外,更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
(1)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李大钊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扩张市场,搜寻原料,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控制了中国沿海的通商口岸,掌握了中国的关税、铁路等经济大权。正是这种严重的经济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迅速解体,另一方面进一步造成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并认为,这就是世界的资产阶级压迫世界的无产阶级的现象。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李大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反对“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这是他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也是他为了中国革命,开始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认识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的一个证明。
(2)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中国社会思想大变动的根本原因作了说明,论证了旧思想的必然灭亡。新思想的必然胜利。李大钊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他代表了新文化运动中最先进的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封建伦理道德无一不是“予治者以绝对的权力,责被治者以片面的义务的道德”。
(3)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发动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革命群众的自觉行动。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的价值,全在它积极的革命的意义,在它能给人以进步的、“奋发有为的人生观”。他指出,唯物史观告诉人们,历史进步的力量,只能在人民本身中去寻找,他热情地号召民众:“我们应该自觉我们的势力,赶快联合起来……创造一种世界的平民的新历史!”如果说。十月革命前,李大钊所向往的“青春之历史”,还是一种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未来的憧憬,那么到一九二○年,他已经清楚地看到,“青春之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自觉的斗争而创造出来的人民的新历史。
三、李大钊对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深远
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他那短暂的一生,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他是一块不朽的丰碑。他对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重大而又深远。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自从寻找到马列主义。李大钊通过深入学习、全面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至死不渝。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他激情满怀地告诉世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这种对共产主义坚贞不渝的信念,坚定了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征程中的无数仁人志士对共产主义的信心。在中国面临着深重民族危机的年代,他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崇尚实干,不虚谈主义。李大钊认为,任何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把其理想应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不同而有些不同。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信仰)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因此,他十分关注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的幸福,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倍加努力,上下求索。他发挥一个先进分子的特长,以笔为武器,勇敢地向旧世界宣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反动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行径,以文为号角,唤醒和鼓舞人民起来为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而进行坚决斗争。他强调革命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为知识分子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群众斗争,领导了北方的工人运动。对农民运动的兴起也十分重视,为毛泽东等人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初步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内在要求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李大钊最先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他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革命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坚持唯物史观、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中国共产党开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确定了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势。
总之,李大钊不愧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他率先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工作,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解决了许多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