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2009-04-29 00:44胡安琪
新闻世界 2009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网络时代

胡安琪

【摘要】本文论述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定义和发展历史,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并以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为例,提出在网络时代,中国应该如何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时代

一、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发展

(一)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又称“媒介识读”,这个概念是舶来品,英文表达是“media literacy”。

上个世纪30年代,社会环境是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冲击,学者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当时媒介教育在本质上把媒介几乎视同为一种疾病,认为学生接受媒介教育就像打预防针进行免疫一样,这就像著名学者马斯特曼所说,这种媒介教育事实上是一种排斥媒介的教育。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的媒介技术相继产生,传播理论推翻了一度风靡的魔弹论、有限效果论,进入了宏观效果的研究。媒介素养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有很多个版本的定义。而综合现在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理论,我认为当今的媒介素养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人们使用、理解、运用传播媒介的能力。这里的媒介主要是指当代社会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有互联网。其中使用媒介的能力包括通过以上的媒介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满足自己工作、学习、交往、娱乐等的需求;理解媒介的能力包括理解媒介的相关概念,知道媒介产品生产的流程和背后的含义,懂得对媒介传达的内容即信息进行解构,做出正确的理解;运用媒介指使用媒介生产制造媒介产品的能力,即使用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Media Education),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媒介素养的内容进行教育,以提高人们使用、理解、运用传播媒介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民,即所有与媒介有接触的公民,特别是自我辨别判断能力尚不完善的未成年人,所以说媒介素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②

中国大陆媒介素养课题的引入始于1997年。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中国大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章。此后,学者们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章,这个课题在学界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目前中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大多还是局限在理论阐述和探讨上,基本未付诸于实践。

二、网络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和内容的特点

网络的出现是对大众传播模式的一个颠覆。网络具有传统大众媒介所没有的很多特点,打破了从前种种传播形式的限制,比如: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新更及时,信息量更大,交互性等。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无疑是它的交互性和传播技术的简易性,这使得媒介素养定义中的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信息这一点很容易成为现实并普及。

(二)信息爆炸

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递着丰富信息,然而许多人拥有信息却无法理解,有自己的观点却没有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有自己的想法却不知如何去做决定而处于焦虑的状态。目前的信息过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重。

按照锤子原则,如果你给一个5岁的孩子一把锤子,那么他或她都将用手中的锤子将周围的一切敲碎。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曾经明确指出的那样,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段与产生的结果之间关系混乱不堪。③媒介工具的发达,而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滞后,结果将是比信息不足更混乱。

(三)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技术的普及性和网络信息匿名性,导致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网络媒体信息的多样性。按照梅罗维茨的理论,人们行为在“台前”和“幕后”可以完全不一样,人们用场景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角色,以及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当媒体将分隔特殊场景的围墙拆开,使得场景混合化、私下场景公开化,就会出现不恰当的内容被不恰当的受众接收。网络媒体在此表现得最明显。

(四)网络时代受众的特点

现代人的媒介接触度很高,媒介接触时间很长,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围绕中长大的青少年,习惯于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对于受众来说,大众媒介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权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媒介的频度和时间已经显示出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的势头。④

(五)网络时代媒介素养带来的社会问题凸显

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也带了各种问题,网络总是和“网络诈骗,上网成瘾,通过网络犯罪(包括传播色情暴力内容等),侵犯隐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正是网络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三、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经验

(一)英国

英国是最早明确提出媒介素养概念的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到1997年为止,英国已有将近2/3的学校开设了进阶式的媒介研究课程。此外,超过1/3的中学毕业生都参加过媒介研究学科的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进入21世纪,英国许多学院,例如伦敦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等,都设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培训项目,专门对从事媒介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中、小、大学老师进行专职培训。在英国教育体系中,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传媒类学科,并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也不仅限于学习新闻和影视写作、编辑、摄影、剪辑和录音等制作层面的技术和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媒介素养教育,即把了解传媒运用机制、提高公民的“媒体识读”能力作为公民终生学习的目的。

(二)我国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十分重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相较其他亚洲国家,台湾的媒介教育无论在学术理论的建立、本土的教育实践、民间力量的整合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成就。而且基于文化上的相似性,台湾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值得借鉴。

这里只分析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电视节目《别小看我》。媒体教育常态节目《别小看我》,是由台湾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的公共电视台制播的。它以10-14岁儿童为目标观众群,借助电视的影响力,将媒体素养的概念送入各个家庭。《别小看我》这一节目除了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讨论儿童生活经验中的媒体现象或议题外,更将各个单元设计为“做中学”的潜在课程。《别小看我》涉猎的主题非常广泛,包括解读媒体信息、认识广告说服技巧、认识新闻消息来源及守门人角色等,并且也带领观众探索各种媒体节目的“幕后”,深具教育性与娱乐性。此外,公共电视台也以《别小看我》为内容,设计媒体素养教学手册,并于网站提供每集节目的简单教案及教学指引,让有心推广媒体素养教育的教师可立即运用于教学现场。

该节目本身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台湾媒介素养中各个力量的整合,由电视台制作播出,这是媒体的力量;节目播出后由长期关切媒体素养教育的民间团体富邦文教基金会,推出《媒体素养教育系列》视听教材(手册+DVD),赠送各界,这是民间组织的力量;制作精华VCD主动赠送全国各国中、国小,并寄赠函索者,这是联合了学校教育的力量。可见,不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而应该由全社会担负,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结论

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发展的历史与国外的教育经验,不难看出,要有效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在不同的层面同时启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