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受众“自我审视”之责

2009-04-29 00:44:03陈媛媛
新闻世界 2009年2期
关键词:缺失受众

张 园 陈媛媛

【摘要】本文以几个媒介事件为例,研究受众在媒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我审视之责。文章分析了这种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受众 自我审视 缺失

这年来,新闻界出现了不少“热闹”事情,杨丽娟追星、“艳照门”……一件接一件,大小人物粉墨登场,被炒得是沸沸扬扬,人们把这些事情当成茶余饭后的话资后,往往还会附带鄙视一通媒体,感叹世风日下,指责媒体责任感缺失。不错,媒体失职之责固然不能回避,但是,我们的受众自身是不是也需要承担一点责任呢?因为媒体毕竟是以受众为服务对象,受众的需求是媒体集体疯狂的原动力。本文将从受众的“自我审视”这个概念出发,尝试探索受众在媒介传播环境中所应履行的责任。

“自我审视”一词并不是一个新词,国内外早有学者提出该概念。

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也认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大众传播的责任》中,引述萧伯纳的一段话:“每一个人所负于文明社会者不少,而且从孩提开始便享有社会的保护与利益。因此,相隔一个时期,他便应该自动走到一个合格的陪审团面前,申述他有何种理由活于世间而无憾;如果他无法申述,便应该即时又不带一点痛苦地把生命结束。”

他们说的“三省”和“申述”,即“自我审查”“自我审视”的意思。

传媒界一直在受众与媒体的天平左右摇摆,从“枪弹论”观点的产生:他们认为在传播过程当中,媒体起决定作用,受众只能接受媒体的信息,不可抗拒;到“受众中心”观念的萌发——人们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现,受众并不是硬生生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认为应重视受众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存在着一个误区,即以“受众为中心”并不等于盲目地遵从受众的意愿、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同时,“受众中心”的观念,实际上是将受众与媒体赋予同等的地位,那么媒体在用权利实现自身责任时,受众也应该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及时实现自身担负的责任。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受众只是享有权利而忽略义务的承担。

在遭遇一个媒介事件时,受众习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媒体进行指责与批判,而对于受众自身的行为是否合理却视而不见,或者是无意识的忽略自身的过失行为。笔者认为,在“受众中心”观念的下,受众有必要将权利与义务意识化。

一、 受众“自我审视”的缺失

受众自我审视缺失是一个大环境下呈现出的媒介现象,其共同的表现是受众成了为媒体“摇旗呐喊”的吹鼓手。来看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

2007年,我国媒介最发疯的集体事件的莫过于杨丽娟追星事件。从媒体开始报道这一事件后,事态便随着受众的关注加温,新奇的事件配上刘德华的明星效应,关注度呈雪球般越滚越大,直到杨父因此丢掉性命。媒体的炒作并没有提前料到杨父的死亡结局,追求娱乐化的受众也没有想到此事件的结果是这样。在媒体与学界开始反思与挽回影响的时候,受众始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媒介事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为长期以来,他们都没有履行受众责任的自觉意识,所以,在是谁害死杨父的问题中,受众始终认为媒体是罪魁祸首。

娱乐至死的媒介事件还有在台湾的白冰冰爱女被撕票的事件,媒体是如何失责,这里已无需再重复,只是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受众何以在一边骂着媒体无良知的同时,仍然选择夜间守在电视机旁看着媒体的采访行动。它从侧面反应了受众的自持能力相当薄弱,在他们自己感觉到媒体行为存在不妥的同时,仍然无法管住自己想要去窥视这种不妥行为带来的视觉刺激。而这种薄弱的自持控制力给了媒体继续报道和失责的动力。

戴安娜王妃车祸事件也是受众自我审视缺失最早、最典型的一个事件。媒体的失责往往与它们过度迎合受众的猎奇趣味有关。在媒介事件当中,往往有一个公众人物的陪衬,公众人物的黏性依附力让媒体失控,也让受众愿意出钱购买杂志和收看电视。戴妃的枉死,受众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如果人们不会去关注她那么多的隐私,也许她就不会坐上飞快逃避狗仔队的车子走上“不归路”了。媒体的过失明显,人们指责媒体无可厚非,只是在媒体这样疯狂的背后,最直接的过失承担者其实是满足了私欲却又能置身事外的受众们。

二、受众自我“审视缺失”原因分析

传统新闻学认为,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刊登严肃新闻没有受众关注,刊登娱乐新闻却又让其追捧的现状使媒体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的压力驱使媒体抛下社会责任,满足受众口味,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娱乐至上”的新闻选择。

一方面,这种泛娱乐化的报道让受众用一种看客心理消解了自身的是非观,混淆了正当需求与过分要求的差别。另一方面,媒体对市场力量的过度重视,使受众成为选择新闻的主导力量,媒体成为被牵引者。

1、媒介批评观的缺失

从报纸开始,到广播、电视、网络直至手机媒介,媒体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对人们的影响增大,如何辨别新闻真假、正确使用媒介,这是受众需要媒介批评的理由。

以上案例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注意到却又没落实的媒介批评观。

由于没有正确的批评观,媒介批评的权利被权威所独占,批评的标准可能被少数人的非理性的解读所左右。这样,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大都是模糊的,趣味性、显著性成为受众接受和批评新闻的主要出发点。

2、受众阅读趣味剖析

媒体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读者兴趣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受众的地位,但是新闻需求与受众的阅读兴趣并不等同,兴趣是伴随着人的学习生活经历、个性差异而逐步形成的,有很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使得它有高雅和低俗之分,而需求则是面向社会的全体成员,它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新闻需求,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媒体在“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中将受众偏好娱乐的阅读趣味混淆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需要,娱乐性新闻更让受众喜欢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节奏加快,受众需要情节轻松、娱乐性浓的新闻为自己解压。升学、就业、房贷等压力是当前受众群体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因种种压力而带来的郁结情绪需要有个正当渠道得以疏导,而这种泛娱乐化的新闻正好在无形之中充当了疏导者的角色。轻松化的风格让受众的压力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遗忘或缓解,受众也更倾向于这种新闻风格的呈现。

第二,窥视欲的不正当推动。这种窥视使媒体不加引导地满足受众兴趣,也使得公众人物面临隐私危机。公众人物因其身份缘故,其隐私权的范围相对于公众本身要狭小一些,但在此基础上受众仍不加遮掩地对其穿着、行为甚至于私生活进行细节性地窥视,使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完全丧失,并对其生活造成影响。每人都有窥视别人的需要,但这种需要是有底线的,至少不能影响公众人物的正常生活。

第三,缺少正确的新闻“审美观”。 新闻“审美观”主要是受众在新闻的选取与阅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是非观。是非观的缺少让受众在阅读上更倾向于泛娱乐化的新闻选择,对于严肃新闻提不起兴趣。

第四,受教育程度的区别。因为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让受众对经济新闻等专业性质较浓的版块产生不认同感和排斥感,而对于无需太多专业知识或知识累积的娱乐性质新闻产生亲切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受众的阅读口味。

3、媒体依赖过强导致的受众责任感的缺失

对于受众而言,因为缺少自己的立场,使得他们对媒体的声音过于依赖,这种依赖一旦遭遇媒体行为的失控则会成为一个连环反应链,使得媒介环境出现不和谐。

三、解决受众“自我审视”缺失的几点对策

1、媒介素养教育终身制的建立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介,如何正确看待它们,如何正确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运作范式,如何选择、阅读、理解和反思新闻中的信息,这是受众需要在生活学习中进一步完善的,这其中包括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努力,也包括家庭媒介素养的指导。

而媒介素養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为一个阶段的教育,它应该是一个终身制体系,因为随着网络等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媒介素养教育仅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它需要一个终身制的影响对策。媒介素养的提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配合,也需要新闻制度,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

2、自我审视意识的强化

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不应只尊重受众的新闻需求,也应尊重受众对媒体行为的集体监督与理性反馈,它包括受众在媒体集体失控或是偏离社会责任的时候,以信息互动的方式呈现受众的理性观点,让媒体不仅知道错了,更作为外在的一种推力,“强迫”媒体去改正。

受众应在完成这种监督力的同时完成自我认同感的实现,即明确了解到自己的责任。

3、外在因素的制衡

受众自我审视的执行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受众的自我认同与觉悟,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情感忠诚度和行为忠诚度的完美平衡。但是,在受众尚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审美趣味与新闻追求时,外在的制约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制约因素既能监督媒体,也能监督受众行为。例如专门的媒介批评人员和学界人士。目前我们的新闻单位也在操作这个方法,但操作的力度要加强;推进新闻立法也是必有之策,这对规范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行为等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受众的“自我审视”之责,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责任,要让我们的受众负起这个责任,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需要媒体的引导与自制,需要法制的完善和监督等等。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会意识到这个责任的重大,并自觉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参考文献

[1]胡兴荣. 新闻哲学.2004 年9月第一版.北京:新华出版社

[2]李希光.畸变的媒体.2004年6月第二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3]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2001年1月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园,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新闻系学生;陈媛媛,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新闻系专职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新闻学方向)

猜你喜欢
缺失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缺失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41:22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效力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