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时代家庭教育

2009-04-26 03:32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

李 雪

[摘要]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文化模式对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家庭教育显现出后喻文化的特征。后喻式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和影响,也包括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和影响。针对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家庭教育需要在新的时代有所变革。

[关键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后喻文化

一、文化模式与家庭教育

1、“三喻文化”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模式的文化传递。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ed)在其1970年所著的《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种形态,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方式,年长者向年幼者传递知识文化;并喻文化是指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传授、相互学习;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与年长一代的过程。“三喻文化”正是构筑在不同文化传递机制基础上的三种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1](P34-36)

古代农耕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都很低,人类的经验传授以世代承袭、手口相传的生产、生活直接经验为主。在前喻文化模式下,年长一代的年龄和经验具有特别的权威,因而他们成为文化传递的主导者。家庭教育方式则表现为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进入近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经验的相互传递不仅有直接经验,还有间接经验,且间接经验的比重逐步加大。长辈不再是事事精通的权威,晚辈更倾向于从同辈楷模身上获取新知。此时,并喻文化得以产生,人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到了现在信息化社会,年轻一代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着比年长者更快、更强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优势,甚至可以为年长者提供帮助与指导。网络时代将人类带入信息化的后喻文化形态,在这一文化形态下,年长者需要向年幼者学习,并受到年幼者的影响。家庭教育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后喻方式。

2、文化模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实现其社会化的最初教育。文化传递客观存在于家庭教育之中,它不仅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文化及其文化模式体系中的一部分,二者紧密相连。家庭教育不仅影响着个体文化特质的形成,还影响着人类社会文化的维系、变革和发展。同时,家庭教育也受到社会总体文化及其各种亚文化模式的制约。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主要是一种文化传喻模式——家庭中的主控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把人社会化所必须的观念、内容、方式、能力等传递给受控者,受控者则通过自己的内在外在活动习得与内化这些内容。[2](P32-36)

文化传递机制的不同引起家庭教育内涵的泛化。赵忠心先生将家庭教育定义做了广义、狭义之分。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向子女或年幼者传递文化知识、实施教育和影响的过程。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3](P5)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不只是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教育和影响,也包括通过一定方式实施的子女对父母、年幼者对年长者的教育和影响,以及同辈人之间的教育和影响。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年长者还是年幼者,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既是教育者,也是受育者。

与传统家庭教育相区别,当代家庭教育不仅包括长辈向晚辈传递文化的过程,还包括家庭同辈成员间相互传递文化以及晚辈向长辈传递文化的活动过程,是前喻式家庭教育、并喻式家庭教育与后喻式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

3、后喻文化下的家庭教育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探讨家长与孩子的相互关系时明确指出:“孩子本身对成年人来说,是伟大的教育力量。”[5](P50)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知识化、一体化给我们的生存方式带来猛烈的冲击,世界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面对未来世界,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共同面临问题、接受挑战。后喻文化模式下,家庭教育已不再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单向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全部的意义并非在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在于所有家庭成员如何在家庭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后喻式家庭教育过程中,晚辈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从决定文化传递方向的意义上讲,长辈必须向晚辈学习。

二、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

尽管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千差万别的生产、生活、思想、交往方式,但同一时代的人总会因其更多的共质性而区别于其他时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以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跨国界、跨地区的以信息共享和信息的交互式传递为特征,以网络化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人类历史上的新时期,成为“网络时代”。[5]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就,它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至今,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它以惊人的速度覆盖了几乎每一个角落,逐步步入几乎每一个家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年龄结构中,不满18岁的,占19.6%,与2007年12月相比,这一年龄段网民增长量为948万。对网民身份的调查表明,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30%,学生网民规模达到7600万人,比2007年12月增长了1552万人。[6]

文化模式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发生变化。人类社会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如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也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后喻文化特征。

1、家长的权威地位受到动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是知识的权威,家长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基本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然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展现给青少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青少年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他们通过网络所汲取到的知识的数量以及知识的更新毫不逊色于父辈,甚至优于父辈。这时,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已不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权威。

以往,青少年在家中参与沟通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在网络时代,孩子们把相当多的时间用来上网,从而减少了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在以往家庭中,两代人的交流更多是以孩子接受家长的思想观念为主的单向式交流。而在网络时代,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以blog、email、bbs、msn等各种方式与不同的人互动,交换想法。在多元思想的灌输下,青少年不再认为家长的思想就是唯一且正确的。此时,家长在家庭中的思想权威也受到了动摇。

知识权威和思想权威的削弱又进而影响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地位。

2、青少年正逐步形成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

按照传统观念,父母作为成年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使其具有成熟的价值观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可以给子女以指导性的建议,斧正其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全球化、一体化的网络时代,子女可以通过互联网比他们的父母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比如,对民主法制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国际冲突、恐怖主义等的看法。

3、青少年引领家长进入数字时代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数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在数码相机、录音笔、mp3、蓝牙耳机等功能各异的新玩意面前,孩子的动手能力要远远高于家长。当家长还在以一页页地翻看说明书的时候,孩子早已经驾轻就熟。

同时,数字化的方式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孙子教奶奶用自动取款机、儿子帮父亲做多媒体课件、女儿帮妈妈网上购物、孩子教家长发邮件、聊天、打游戏、浏览信息……屡见不鲜。对此,家长多是自叹不如。

三、后喻模式下网络时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变革

1、祛除偏见,正视互联网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家长需要充分、全面地认识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尽管当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形式和内容,家长应该祛除偏见,而不是一味地因为互联网带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阻隔他们与时代的连接。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将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发展。

2、更新教养观念,消除鸿沟

在网络时代,家长与子女出现代沟主要是源于在网络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家长与孩子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更好地学习、掌握网络技能,了解网络社会,提高信息素养,孩子就是最便利的老师。现代家庭教育过程不仅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也包括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耻下问”,以子为师,主动接触孩子、接触网络,以消除鸿沟。

3、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

持续不断地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了连续不断地发展,为了追求家庭的幸福,创建学习型家庭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学习型家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透过知识的运用和转化来持续家庭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分享成果和喜悦,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通过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家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者和保护者的职责,使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它给孩子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总之,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会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对青少的家庭教育都面临着极大挑战。家长一方面要用自己的已有能力为青少年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在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还要不断向孩子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以每个家庭的健康向上推动整个社会的蓬勃发展。

注释:

[1]柳士彬,杨启亮.“三喻文化”与家庭教育[J].教育评论,1996,(1).

[2]范向阳.文化模式的变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5]赵秀峰.网络时代与人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6,(4).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08,(7).

作者简介:李雪(1983—),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天津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现状调研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课题号:TJ05-JX010)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社交网络时代的“新青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